正文

万物皆相连(26)

西太后:薇薇安·威斯特伍德 作者:薇薇安·威斯特伍德 伊恩·凯利


对于现代英国文化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仿佛是《圣经》中的创世纪。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不断涌现的电影和故事塑造了英国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国际地位的方式。大萧条、战争和随后的艰苦岁月,都见证了国家健康系统(NHS)和福利国家概念的诞生,也是女王和薇薇安的故事的发展背景。对于有些人来说,2000年5月在伦敦发生的反资本主义暴动中,最让人震惊的画面就是草地上的聚集者和温斯顿·丘吉尔雕塑头顶上的朋克莫西干发型。不过,它却清晰地将整个事件和现代英国的几个关键元素——被誉为“拯救了西方民主”的丘吉尔以及人们因为感到战争的胜利和所付出的牺牲都白费了而发起的抗议——联系起来。这个造就了英国很多伟大体系的时代,以及仍在领导这些体系的一些人士,让英国也逐渐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世界地位。英国精神被总结成为“闪电战”和“敦刻尔克”精神——这是一种近似于不知妥协、坚持己见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外国社会对英国的部分认知就是:古怪、繁荣、历史自豪感和饱受战争创伤的现代主义。无论在足球赛场,还是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你都能从很多标志和歌曲中感受到这种精神。薇薇安的故事也就此开始,在战火及其余波之中,同服装和时尚、政治和历史交织在一起。她的故事与政治密切相连,因为即使是在创作早期,她的服装也都带着政治性。

在某种程度上,薇薇安对布料独具慧眼的特点,与她家族长期接触纺织品有关。战争开始之前,她家附近的工厂都在生产工装华达呢雨衣、硬制棉服、精纺毛织品和粗花呢。战争结束后,也依然如此。这些材料一直是她设计中会用到的主要元素。然而,在她孩童时期,纺织品成了战争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女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艰苦朴素、自己动手、“修修补补”,以及根深蒂固的回收利用理念,直到现在都对薇薇安有影响。她和整个时代的人,甚至包括女王在内,都非常赞同这些理念,女王回忆起英国人在那段艰苦时期所表现出的英勇决心,总是满怀自豪和留恋。“买得少,挑得好,用得久”——薇薇安·威斯特伍德及其公司在21世纪初的座右铭——最早可能是由艾德礼政府所创造的。那个时期大家都讲求务实,政府通过中央调控,鼓励节俭使用女性服装。虽然这一切都是带有政治目的的,人们意识到了,但都赞许各自的牺牲,互相鼓励穿着制式服装,从穿着选择上支持自己伟大的国家。正如薇薇安经常说的,要做穿衣的英雄,为国家而穿衣。但实际上,工装最早却是在女性身体上所施行的一种带有政治宣传作用的工具。以内衣为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英国女性社会进步历史的研究中,很少提及1943年的《松紧带(使用控制)令》,但其实应该展开深入研究。军务部下令,除直接参与战争事务的女性所需要穿着的紧身内衣、束口短裤之外,其他所有服饰均不得使用松紧带。“如果吊裤带穿破了,”英国白厅建议,“那就把松紧带磨损的地方剪掉,代之以一至二英寸的强韧麻线。”直到南希·阿斯特(Nancy Astor)发动个人请愿,政府才废除了这项过度节俭的法令,但英国女性继续利用回收的橡胶松紧带——用一小条弹性吊带裤带来反抗希特勒。但斯怀尔家的女孩们则不需要。薇薇安的短裤本应该钉纽扣的,因为那是战时松紧带磨损后的常用对策。但为了保障子女生活而加班工作致使“积劳成疾”的多拉,不知从哪里弄到了松紧带,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