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根本利益(2)

国家情怀——援疆“霍城模式”启示录 作者:裔兆宏


对比发现差距,对比产生共鸣。

贫瘠、荒凉,或许是大多数国人对西部的第一印象。

中国西部在哪里?

中国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 4%;2001年人口3. 64亿人,占28. 6%;国内生产总值18245亿元,占17. 1%。

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有着怎样的意义?

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

中国东西部究竟存在哪些差距?

如何推进全国的小康社会建设?

21世纪初的中国西部状况究竟如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报告,广东作为东部地区12个省市之一,小康建设进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9年小康实现程度已经在96%以上。至2000年,广东的GDP总额已达9506亿元,人均GDP为12720元,折合为1541. 82美元,人均GDP超出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近2倍,也大大超出了人均800—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2001年,广东省GDP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56亿元,人均GDP为13162元,折合为1645. 95美元,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中段,高起点地同全国其他地区一起跨入了小康社会。

以省为衡量的标准,广东的现代化进程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GDP总量排在前四位的4个省中,广东的现代化综合指数为70%,浙江为69%,江苏为67. 5%,山东为60. 1%。而作为西部的新疆,2000年全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618元和1710元,2001年则分别为5817元和6590元。例如:1978—1997年, 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 东部地区从52%上升为61. 4%,西部地区则从17%下降为14. 8%。人均GDP差距也逐渐拉大。改革开放初期,西北各省区人均GDP高于福建,其中青海甚至高于广东。但到1997年全国人均GDP为6392元,西部人均GDP仅为4009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 7%。

对于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对此十分重视。

1988年,在改革开放走过十年历程的关键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基本实现了“第一个大局”,然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大。当时,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五省市,人口与西部地区大体相当,GDP却已是西部的2. 5倍以上。到上世纪末,西部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 1%,人均GDP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30%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超过5700万。此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的90%以上也在西部……

必须补齐西部这块国民经济的“短板”!

因为,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西部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科学发展。

中央在世纪之交,适时地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协调地区发展,逐步实现从先富到共富的目标。只有共同富裕,才会演奏和谐的动人音符,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春天,才能建设和谐的中国社会。

西部大开发的重心在哪里?在西北,而西北首当其冲的是新疆。这是为什么?

西部大致可分成三个类别:

——限制开发的地方。如贵州、云南、西藏和其他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应该限制开发。

——中央不进行大规模投入,依靠地方政府和市场也可以实现开发的地区。如成渝地区、陕西关中地区,甚至内蒙的一些地方,依靠市场、依靠地方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实现开发。

——值得开发,但是依靠地方政府和市场不能得到很好开发的地方。

西部大开发主要是针对第三个类别。第三个类别当中,首先就是新疆,其次是青海。

就新疆来说,无论是从经济、政治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国家安全等方面审视,都与国家战略有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