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2)

晚清第一官商 作者:王伟


不久,“天津教案”发生,列强陈兵海上威胁清廷,李鸿章及其所部淮军被从西北调往直隶拱卫海疆。盛宣怀亦步亦趋,随李氏奔赴天津。熟知军务的他很快被李鸿章任命为会办陕甘后路粮台,又在淮军后路营务处工作,往来天津、上海等地采办军需。

采办军需是个肥得流油的工作,盛宣怀从中得到多少好处我们不得而知,但李鸿章把这么重要的职位委任给他,说明他的政治资本已经不少了。只要有了政治资本,那么敲开商业财富的大门,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其后,盛宣怀借助李鸿章的台阶越来越多地参与洋务企业和外交事务。在这一过程中,他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商业和外交才能,李鸿章由此给他“心地忠实,才识宏通,中外交涉机宜能见其大”的评价。从此,但凡李鸿章办理外交,盛宣怀多在其侧。

自己有能力,又得到领导的赏识,盛宣怀万事俱备,连东风都不缺了。随后,他开始在大清国的官僚体系中扶摇直上,历任多个职位,最后爬到了部长级高官“尚书”的位置,而且是权势最大、油水最多的中央机关——邮传部。邮传部掌管着邮政、电信、铁路、航运等新兴垄断产业,是大清国各派政治力量PK的主战场。盛宣怀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喜欢这种感觉。此时的他踌躇满志,感觉前途光明得耀眼。

盛宣怀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感到这可能是自己能力的极限了。有那么一天,新鲜劲儿一过,危险就会慢慢向他靠近。这种感觉是有道理的,好比一个七岁孩童手里捧着一块肥肉行走在暗藏饿狼的原野,肉虽肥,但随时都有可能被夺走,甚至会搭上自己的性命。这个时候最忌讳守财如命。

盛宣怀知道,官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真正的利益,如果不把朝廷这些圈养的狗喂饱了,他们就会反扑过来,包括后台李鸿章。但是自己的那点工资连养家糊口都不够,如何能填满那些饕餮之口呢?幸亏盛宣怀早有准备,因为自从踏进机关大门的第一步开始,他就一直是脚踩官场与商场两条船。与胡雪岩那种挖空心思挤入官场内寻找靠山的买卖人不同,盛宣怀下海,几乎都是由组织任命,带着红头文件和财政资金的。当然,盛宣怀也充分展露出了他出色的商业才干,在官方资源的强大支持下,无论“外战”还是“内战”,几乎无往不胜,就连商海传奇人物“财神”胡雪岩都被他彻底打趴下了。

有了钱就好办事,尽管是与狼共舞,大家也能其乐融融。所以我认为,只有具有商业头脑的人才能真正把官做好,而能把官做好的人绝对都有自己的一套经济学问。古往今来,无人能逃离这个小圈圈。

/做别人的钱包不容易/

凡是商人都要学会当冤大头,而最忌讳的是请主管部门的官员吃饭却忘记了带钱包。一般来说,像盛宣怀这种官商两道通吃的人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因为自己可以“挟官以凌商,挟商以蒙官”,充分利用两头的信息不对称进行忽悠,以实现自我的利益最大化。盛宣怀的成功告诉我们,别人的钱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钱包的安全。

然而,做别人钱包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钱包瘪下去。为了办到这一点,盛宣怀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比如在企业的要害部门均安置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然后建立很多外围公司,承接本公司的业务,“大河”的肥水自然就流到了自家的“小河”,钱包想不鼓都不行。

可是有些人觉得吃饭有人付账虽然方便,但没有钱包在自己身上感觉踏实,比如说袁世凯。袁世凯以前也是跟李鸿章混的,和盛宣怀不一样的是他只关心政治。1901年,袁世凯在李鸿章之后继任北洋大臣,练新军,办洋务,扩张个人势力。但当大权在握的时候,袁世凯终于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缺钱。于是他打起了盛宣怀的主意——对方手上的铁路、电报、轮船,这些都是肥缺,一旦到手,何愁无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