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上男孩贝尼尼(4)

贝尼尼传:他的人生 他的罗马 作者:【美】弗兰科·莫尔曼多


很可能是马费奥产生了一种对于贝尼尼瞬间的喜欢,或者勿宁说瞬间的爱,因为这个赋有魅力的天才年轻人似乎已经轻而易举地迷住了主教,就像他日后将迷住众多的资助人一样:“正如巴贝利尼在后来的年复一年中所说的,他感到自己从那一刻起就陷入了对贝尼尼的喜爱,激起了一股确信无疑的内在冲动,要给予他最为仁慈的偏爱,尤其渴望确保这个年轻人一切成功。”换句话说,巴贝利尼被打动了。他如此神魂颠倒,就如多美尼科所骄傲称的,“马费奥红衣主教完全占有了贝尼尼,就好像他是他自己的。”实际上,原意大利文本毫不夸张地并且更强调地说,“他把乔凡尼·洛伦佐完全据为己有。”在他晚年跟川特罗的交谈中,贝尼尼确认他很享受这种跟贝尔利尼的特别关系:“他总是热切地引用教皇厄本八世,后者喜爱他并且从他最早年起就看重他的特质。”

使贝尼尼极大受益的是一种爱。实际上贝尼尼是在厄本的慷慨资助和不断刺激下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就,一路成为其所属时代的米开朗基罗的。忧郁而神经质的米开朗基罗与丘八教皇朱利尔斯二世之间的关系是暴风雨般的,而与之不同,讲究宫廷礼节、性格外向的贝尼尼与独特的、受过人文训练的厄本之间的密切交往似乎是没什么冲突的。还有一点更为奇怪,资料中我们无从听说贝尼尼对他慈善的赞助人温柔的爱有过什么回报。贝尼尼发现过厄本可爱吗?我们一定要假设如此吗?或许贝尼尼的自恋过深以至于他不能真诚地回报情感?或者换一种说法,艺术家在坚持情感克制,这一点我们可以参阅巴蒂斯塔·瓜里尼(Battista Guarini)在《第二秘书》(Il segretario)中的明智建议,这是当时的一本关于行政程序和宫廷礼仪的指南手册:

这个聪明的人一定会让他的王宫对他采取亲密的态度,而不会是另外的情形;但是,他这个仆人,反过来一定不会以同样的行为对待他的王公。贵族们(格兰迪一世)就像狮子,他们永远不可能平和到忘了他们是狮子的程度。既然他们甚至在睡觉做梦的时候以及休闲和娱乐的时候,都始终铭记着他们的伟大,狡猾的仆人就永远不该丢掉属于有礼貌的随从的风度。如果他果真要被迫偶尔接受与他们之间的一点更加不拘礼节的宠爱,对此必须具有足够的沉默和识辨。

是的,贝尼尼在另一位教皇资助人格雷戈里十五世(Gregory XV)去世的时候哭了(可能是真的),后来在巴黎跟路易十四国王告别的时候又是如此。但是在那些场合下,这更像是他,这位技巧娴熟的、精明的巴洛克谄媚者(第二演员)为了自我推销和保护所简单上演的情绪悲痛的必要表演。这叫虚伪。这是一种对待潜在麻烦问题,在沉默的面具和有礼貌的遁词背后掩藏真实自我的艺术。这是巴洛克“精神”的一种根本特征,贝尼尼也不例外。对虚伪,当时关于政治、道德、神学以及宫廷礼节的论文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虚伪作为一种特征和习惯诞生于那个时代纯粹的需要—这是一个专制主义的信仰至上的古代政体。在面对专制且经常是暴虐的政府以及时不时会强制推行的宗教正统时,这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无论对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而言。对于四处潜伏的间谍,虚伪如果说不是一种彻底的美德的话,也完全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存工具。而且,被一个人称作虚伪的东西—实际上,却—被明显看作“审慎”道德美德的运用,另一大备受青睐的巴洛克行为准则。因为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虚伪的政治,就从来都不可能真正理解巴洛克式的行为,包括贝尼尼的,对此可以做进一步的讨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