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1)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作者:慕颜歌


问题在于,我们逐渐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

我常想,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人构成的群体环境中,不得不把很多的精力用来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本来沟通是为了消除隔阂,增进了解,通过配合弥补单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

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却多是彼此的抱怨或人为地设置障碍。总一些人似乎站着说话不腰疼,毫不顾及自己的言论其实只能让坏人更无所顾忌,让好人选择明哲保身,生生将善良逼成一种怯懦。

于是,我们常常会面对一群好人欺负另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现象。

比如我们在那儿吵吵医患间的紧张关系,结果使许多本性善良的医生也只好选择少做少错,处理病情时畏首畏尾,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利于病人的及时救治。

前一阵子,我在网上看过一个关于产妇抑郁症的帖子,发帖者讲了一个抑郁中的产妇杀死孩子后又绝望地自杀的悲剧。看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随后看到有一帮的人跟帖,其中夹杂了各种无意义的指责。

有人说,不就是生个孩子吗,哪来的那么多事儿?我当初不知不觉就生了。

有的人责备自杀的产妇心理变态,因为她自己当初生孩子感觉很快乐。

面对这些人和他们的言论,我真的很无语,本来大家要讨论的是关于产前或产后抑郁应该引起关注的话题,引导大家关心这样的群体。

没想到引来一大群人用自己的“正确”来反证产妇的“错误”,也许他们确实正确,但从中反映出的对生命的漠视,恰是一种人性最大的“恶”。

我从中看到的还有更大的悲哀。

首先,并不能武断地说这些人就是本性坏透了,不是好人,只是有可能这些人无法完全明白别人的感受。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当事人生活中所经历的某些困境和打击,对这些评论的人来或许并不是他们的软肋,因此,他们会推测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不会给他们造成多大的实质性伤害,所以他们对文中产妇的行为表示不能理解。

于是,他们会动不动就评论说:“那些事情我也经历过的啊,没有那么难啊”“我们也感受过的啊,没有那么痛啊”。他们只愿相信自己经历时的感受,如果别人的感受与他们的不同,表达强烈了,便认为人家有病;表现得软弱了,便认为是人家矫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