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场鲜明(2)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 作者:慕颜歌


本来我还想说两句,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产后抑郁这一现象,而不是对产后抑郁的人横加指责,但一想到那些人的极端、偏执,觉得多说无益,便放弃了。

通过这件事儿,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从未真正解决的沉默困局。

按说中国人的聪慧从来不逊于任何一个种族,但其中难免鱼龙混杂,一些生存智慧里除了向来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勤劳能干、善良包容外,不难还发现一些市侩哲学、投机思想。比如“韬光养晦”,这本是一个多么具有智慧的词语,现在却成了该怒吼时不怒吼,该出手时不出手的犬儒主义的代名词。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所以明明看到了在那个讨论帖里的谬论,但最后却选择了退避三舍,不敢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从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都普遍存在。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讲规则的肆无忌惮,而真正善良的人却不能说话了。因为一说话,不管对不对都会遭到那群人的排挤。

我们选择趋利避害的“生存智慧”本没有错,问题在于,我们逐渐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比如,看到马路上美艳的女司机被一个男人暴打,你作为路人会怎么办?看到一个老实的孩子被同学围殴,你作为路人又会怎么办?

虽然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毫不费劲地把自己代入那个情境,去想象自己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然后给出一个倾向通常道德标准的回答。然而事实是,大多数人会保持沉默。没遇到事情时,一切都不是问题,可一旦身临其境,可能所有的节操都会支离破碎。

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能经受住压力的考验,正如我们常会听到电视中有叛徒说:“我虽然失去了尊严,但是到底我还是活着。”(而烈士则会说:“虽然我死了,但是我还保有尊严。”)

当我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明哲保身”时,就不要怪在别人眼中的你渐渐丧失了“立场”。“好好先生”“为人NICE(友好)”的评语,也许是朋友、同事对你的夸赞。

本来你觉得这样也算不错,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得知马路上那个被追打的女人是你的妻子,那个校园里被围殴孩子的是你的儿子,你是不是还要再装睡下去?你是不是希望社会上这种“好好先生”本应该再少一些的?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肯定有一个被压抑的自己,他一定在渴望:行事但求无愧于心,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一世,不论一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