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获奖

在镜头背后假装大师 作者:张滇


那些在摄影大赛里得奖的作品,也未必就符合你的口味,只是肯定符合了评委的口味。

那是自然的。大奖,总要有评选。评选是人干的事儿,不同的人会评选出不同的东西。谁当评委,谁就顺着自己的路子选作品,最后获选的就是评委们的菜。还是各人喜欢各人的菜。那个斥巨资买下《莱茵河2》的哥们儿(或者姐们儿),就是喜欢《莱茵河2》那道菜,他要是当了某个摄影赛的评委主任,一准儿给《莱茵河2》发个钻石大奖。甭挑理儿,这跟你挑你自己喜欢的片儿一样。你是不是也想过参加一些摄影比赛,拿个什么奖回来?俺对你表示钦佩,如今跟你一样胸怀大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要是这样,你就得做好心理准备了:你得做出一道让评委喜欢的菜来,这事儿就未必跟你最擅长或者最喜欢的路数完全一致。

记住,参赛这件事儿的目的并非简单的“产生好照片”,而是更复杂的“让照片获得好认可”。这是两个方向的事情,固然有关联,但未必互为因果。

好吧,咱猜猜看,那些专业高手评判一幅照片,跟俺们野路数的看片儿方法,有多少不一样。他们是不是把这个活儿分解成了若干专业的标准工序?

乍看起来,是的。比方说,伟大的摄影评论家特里?巴雷特(TerryBarrett)就认为,一个评论家会按照这样的次序,给照片提出下列问题:

我看到了什么?

它意味着什么?

它精彩吗?

它是艺术吗?真实吗?合乎道德吗?好复杂呀,比“凭感觉”复杂太多了!不过,稍加琢磨你就会发现,其中最关键的前三个问题,不都是基于感觉的吗?唯独最后的那一问,“它是艺术吗?真实吗?合乎道德吗”,是专业评委则会用艺术理论里已经有了的那套口径,把自己的感觉向大家做出解释,如此而已。其他的,评委们做的事,跟我们看到一幅照片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就做了的事,全无不同!如果他们真的就是在纯洁地评判照片的话(没办法,现在各种评奖的潜规则啊,人情面子后门啊什么的太多,让俺对一切声称公平的玩意儿都心存怀疑)。

专业艺术人士,跟咱们这种普通人士还是不大一样的。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专业素养”—其中包括,他们比咱们多懂得一套专业辞令,既能用于解释,又能用于捍卫他们的评判意见。这套辞令很高深,往往让大多数非专业人士听了犯晕。那是他们的吃饭家伙之一,是进入艺术圈儿的门卡。就跟你想当官就得会一套官腔一样(尽管不会打官腔并不意味着你就不会做事儿)。在很多艺术展厅和艺术杂志上都能看到这样的辞令,比方说展览的前言、推介和艺术评论。你若参加某个大赛获奖了,你就有机会得到他们为你写的那样的一套话。如果你是头一回看到,肯定吓自己一大跳。

好了,惦记着参赛拿奖的你,是不是开始揣摩:那帮人会对什么片儿感兴趣呢;他们的感觉跟你自己的感觉,差得有多远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