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林则徐独特的为官之道(11)

走近林则徐 作者:马骏杰


与此同时,林则徐对一些拒不捐赈的有钱人采取了特别手段。原户部尚书潘世恩在水灾期间正丁忧在家,林则徐在探访他时,发现其家中有米万余石,就请求潘开仓发米。但潘世恩借口家中粮仓皆空,拒不发米。林则徐说,既然粮仓是空的,那就借用一下,用于储藏粮米,遂立即将各粮仓加江苏布政使封条。潘世恩的家人出来阻拦,林则徐说,潘大人说粮仓都是空仓,暂借一用又有何妨。几天后,林则徐将粮仓中的米粮下发饥民,潘世恩也无可奈何。

灾情出现,临时筹集捐赈虽然在一时一地有效,然颇费周折,其最终结果如何,实无定数。在长期的赈灾实践中,林则徐还摸索出了一些有备无患、计在长远的好办法,建立“义仓”就是其中之一。

1835年2月,江苏巡抚林则徐在抚署中建了一座大粮仓,取名为“丰备仓”,这座粮仓的作用是在丰年大量储积粮食,而到了灾荒之年则开仓济荒。建这座粮仓时,林则徐颇费了一番思量。那段时间,他正盘算着如何在平时做好救灾准备,以做到未雨绸缪,忽然抚署内多间年久失修的旧屋,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些旧屋虽然濒于倒塌,但加以修缮依然可以发挥作用,如果弃之不用,任其废弃,实在可惜。于是,林则徐产生了利用这些旧屋建立粮仓的想法。随后,他安排人力于2月7日兴工,对这些旧屋进行修葺,在短短十余天之内,就修完了十间,林则徐给这十间仓房取名为“重”“农”“崇”“本”“富”“积”“谷”“庆”“丰”“绥”,总称“丰备仓”。随后,便筹集资金,大量收购粮食,储于“丰备仓”。

林则徐究竟在“丰备仓”里储存了多少粮食,我们无从查考,但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窥见储粮的情况。比如他在1835年3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于昨二十八日进谷三百石,今日进一千五百石。其谷买自无锡许庆丰行中,系周介堂承购,议定一石可作米五斗五升,由无锡运送至苏,船停盘门外吴县仓前,每石谷价并运脚洋钱一元四角,挑送进仓脚力每石二十四文。”3月28日的日记写道:“署后义仓进谷一千一百石。”4月8日的日记又写道:“署后义仓收贮两湖稻谷共八百余石,又无锡购来稻谷共四千余石。”仅这三天的记载,就达到七千七百余石。

林则徐的义举感动了许多人,也得到了当地士绅的支持。苏州士绅韩范了解了林则徐建立“义仓”的事迹后,立即表示:“今闻省城有创建义仓之举,情愿将父遗田亩坐落长洲县境田三百七亩零,元和县境田八百二十四亩零,尽数捐入义仓,官为收租,办粮存贮,以备歉岁公用。”在他的带动下,江宁士绅也踊跃捐助,建仓买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