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界丑男批判:白天是教授,晚上是“叫兽”(2)

中国男人书 作者:《新周刊》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知识分子的确也承受了在其他时代都没有的外貌压力。任何一刻的不修边幅都会被放大传播,传说某知名女知识分子出门倒个垃圾都会穿得像去奥斯卡领奖,这倒是一种十分专业的应对。总好过那些上镜的专家教授,油汪汪一张大脸对着镜头,鼻毛大剌剌地拖在外面,这真是虐待高清时代的观众。衣着气质不是学问,大众可以掺和进来随便评论,而被最快速传播的信息多半是那些负面的。在复旦大学2014届新闻系本科毕业生的红毯秀上,学生个个礼服加身,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穿着短袖衬衫,差点就成了衣着随便的代言人。了解陈思和教授的人都跑出来为他叫屈,陈教授在复旦可是著名的衣着讲究人士。同事严锋在微博中回应说,陈思和教授的衣服那可都是价钱不菲的。最容易博得好感的该是扫地僧的风格。像中科院李小文院士那样,留着胡子,一袭黑衣,足蹬布鞋,连袜子都没有穿,像个老农一样坐在中科院大学的讲坛上念自己的稿子。他不讲究穿,但是随意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当然,重要的是这种随意之间没有一丝中年男的猥琐,倒是有一种傲视群雄之感,坚决不要那一套虚浮的时尚圣经着装品位——要炼成也非一日之功,搞不好很容易邯郸学步。一个沉默、不起眼的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公众还是期待这样的反转剧情。就像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些美国大学教授,粗花呢外套,开着破车,某天突然就拿了诺贝尔奖。

李舒眼里的学界男

治学当有君子之德

李舒:媒体人,现供职于《悦食Epicure》,著有新书《山河小岁月——著名文人的民国生活手册》

民国时期,学界男性对外表并不太讲究。最应该统领学界时尚的胡适从国外回来后,也曾经有过奇装异服的打扮。1921年夏天,胡适去上海考察,茅盾见到的胡适,是绸长衫、西式裤、黑丝袜和黄皮鞋。茅盾回忆说:“当时我确实没有见过这样中西合璧的打扮。我想:这倒象征了胡适之为人。七八年以后,十里洋场的阔少爷也很多这样打扮的,是不是从胡适学来,那可不得而知。”后来,胡适有段时间总穿西装,连皮鞋都是定制的,反而被人笑话。后来他担任了北大校长,很长时间只敢穿大褂,便习惯性穿着蓝布大褂,冬天罩在皮袍子外面,春秋罩在夹袍外面。夏天除了偶尔穿夏布杭纺大褂外,一般也是一件蓝布大褂。有一年冬天中文系开会,散会后胡适和杨振声一起走出来,杨穿着獭皮领礼服呢的中式大衣,戴着一顶獭皮土耳其式的帽子,嘴里含着烟斗,走在最前面;胡适则穿着蓝布大褂和棉袍走在后面,还替杨夹着皮包,别人都把胡适当成杨的跟班。

而今天已经升级成为“民国第一暖男”的金岳霖,在当时也是不修边幅的典范。他搬到北京的当日,“簇着一头乱发,板着一张五天不洗的丑脸,穿着比俄国叫花子更褴褛的洋装”(徐志摩的形容),全然不是之后“太太客厅”里西装革履含情脉脉看着女主人的深情男子。当时一些国外留学回来的文人会比较讲究外表,比如邵洵美、徐志摩。民国时代知识分子文艺圈的男人,包括朱自清、周作人、胡适、齐白石,追求个小清新也实在很正常,最经典的形象是,他们都会配副小圆眼镜。

跟我们印象中不一样,鲁迅不是一个不讲究外在的古板文人。他曾给过萧红关于搭配衣服的建议,算得上是萧红的“时尚导师”。一次,萧红去鲁迅家里做客,许广平用桃红色的红头绳帮萧红扎了两个俏皮的小辫子,鲁迅见了不悦:这样打扮不伦不类的,还是换个装束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