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长寿长寿 (3)

长江边的古镇 作者:王以培


想要吃碗白米饭,只盼妹妹走婆家。”

故事说到后来,又落回到现实中:一间残破不堪的茶馆;几个穷困潦倒的老人。于是,我问老人们都有什么愿望。

“我们现在退了休,也没有别的指望。”熊老师说,“只有两个愿望,一是把共产党这块牌子再立起来不倒;二一个愿望就是不要打仗。如果打起仗来,退休金即使能得也得不全了。”

坐在旁边一直沉默不语的农民兄弟老刘说:“我的愿望跟你不同,我希望中国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过这些都是空话。现在连‘忠’都没有,哪还有‘孝’?中国有70%的农民,他们到了八九十岁没得一分钱退休金。子女都出去打工,老人做又做不动,还要交农业税、特产税、统筹款、提留款。不是公有制吗?公积金、公益金、储备粮都到哪里去了?(从前)农民一年只有360斤毛粮,一个月要出勤26个工,否则连工分都没有。我老婆一顿抓一把米都煮不出来。解放后粮食产量确实翻了很多倍。51、52年土改,那时没有不说共产党好的。在白花殿,就是现在的河街电影院一带,修建了万担仓。统购统销,形势一片大好。”

“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知青说,“我们从小吃的是红苕根,筷子头儿,‘八年抗战’出来以后,又落到这么一个结局:泡茶馆、摆龙门阵,吹天牛儿,吹地牛儿,生活费哪样都没得。”

老刘又说:“现在农民老了,只能随子女,子女孝顺才有吃有穿,子女不孝,就活不下去了。”

另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说:“中央政策是好的,但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下到地方,文件找都找不到。一层一层都要吃一点。社会这样下去,哪能安定人心?”

“胆子大一些的去偷去抢,守法的人,胆小的人,什么也得不到。”那位老知青又说。

我注意到他花白的头发,憔悴的面容。想起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一个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今晚都凝聚在长寿桥头这间昏暗、幽静的老茶馆里。而当老人们的身影映在灯下残损的墙上,我只有从心里向他们默默致敬。

雾中的老寿星(雕像)伫立在长寿街心广场,皮肤已被岁月晒黑,身体依旧硬朗,笑容可掬。围着广场的男女老少受到他的感召,都在探寻着长寿秘诀,探讨人生、命运。“不可知论”在这里盛行。一个老头扶着小推车在人群里散布着神秘:“山东有个地方是个山坡坡,汽车一开到那里就出车祸,找不出原因,原以为是山路太陡,转弯太急,可重建了道路之后,还是出车祸,找不到原因,就请来美国科学家研究,最后发现那里有一股气,人一遇上就产生错觉……”身边的几个老头笑而不言,将信将疑。一个衣冠不整的小贩在路边摆开“七步疗法”,“专治胃痛、气痛、风湿关节、风湿麻目(木),铁(跌)打损伤,接骨斗损”。离他不远的人群中,有个红光满脸的胖“仙姑”,身着红棉袄,头戴圆顶毛线帽,手里握着一叠红纸签,正对着一个老太太唱诗,一张纸签唱四句,收一毛钱,纸签上图文并茂,有“七仙女”、“磨枯运”、“桃花运”、“断桥”、“鸭子有才”、“病在床”、“双喜”、“观音”、“太阳”。“仙姑”唱得朗朗上口,滑稽动听:“男走太阳喜洋洋,女走太阳不像样。今年有点不顺嘞,你说对是不对嘞。”另一签“猪儿是宝”,“仙姑”唱道:“一瓢潲来一瓢糠,猪儿喂得像肥冬瓜……”我问“仙姑”这些歌都是跟谁学的,“仙姑”神秘一笑:“从天上学的,都是观音菩萨教我的。”然后她看了看我又补充了一句:“我们是为了救人,把三灾八难送出门。”说着又转身唱道:“还是有吃有穿的人,平平安安做事情……”唱着唱着,就像一条胖头鱼,摇头摆尾地游进人群。——街心广场,就这样令人着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