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斋——品格(2)

夜晚的书斋 作者:曼古埃尔(Manguel, A.)


后来到了1694年,在威廉三世的朝代,古典专家理查·本特利(Richard Bentley)担任了王室图书馆长的职务。他对图书馆衰败的局面感到震惊,上任三年后公开印发了《关于建造王室图书馆并由国会立法加以维护的建议》。建议提出在圣詹姆斯公园内建造一座新楼,专为存放书籍之用,并且每年都应得到国会的拨款。他的倡议没有收到任何回应,但他勤勤恳恳的工作并未停止。1731年的一个晚上,一场火灾在科顿藏书处发生了。此处不仅保存了前面提到过的《林迪斯法恩福音书》,而且还藏有《新约》的两个最古老的抄本:公元4世纪中期的《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和公元5世纪初期的《亚历山大抄本》(Codex Alexandrinus)。人们见到王室图书馆长“身穿睡袍,头戴假发”跑到了街上,“手臂下夹着《亚历山大抄本》”。

由于本特利的建议,1739年英国国会获得了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遗赠的一批宝贵图书和物品。不久以后,在1753年又得到位于布隆斯伯里的“蒙塔古楼”(Montagu House)来存贮这些书籍与物品。第一座“蒙塔古楼”建成后不久就在1686年被焚毁了,新建筑是由一位马赛的建筑师按法国风格设计的,楼内有许多房间,适宜于展览斯隆爵士的宝物,还有宽敞美丽的花园,便于来访者散步。过了几年,国王乔治二世把王室的藏书也捐赠给这个图书馆(当时名叫大英博物馆)。1759年1月25日,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的宏伟大门打开了。根据国王的愿望,馆内的图书一律向公众开放。“虽然它的设计主要服务于国内外的饱学与勤学之士,供他们钻研各种知识之用,但是作为一所国家设立的机构,它带来的利益应当尽可能为广大民众所享用。”然而,在开放初期,图书馆职员的主要任务不是为图书编目或增加新书,而是领着客人参观其收藏品。

大英图书馆的传奇英雄是意大利出生的安东尼奥·帕尼奇,本书在讨论阅览室形状时曾提到过他。在意大利,他参加了烧炭党秘密组织,反对拿破仑的统治。二十五岁时他逃避逮捕来到了英国,先在英国教意大利语,后来于1831年担任大英图书馆馆长助理,一年以后成为英国公民,改名为安东尼(Anthony)。

帕尼奇和他的同胞彼得拉克一样,认为国家有责任出钱办好国家图书馆,为大众利益服务。他在1836年7月14日的一份报告中说:“就书籍而言,我希望穷学生和国内最有钱的人一样,能享有同样的条件以满足学习的好奇心,从事理性的探索,求教于同样的权威人士,钻研最艰深复杂的问题。我坚决主张,政府应当给他们有求必应的帮助。”1856年帕尼奇升任图书馆长,运用他的敏锐智力和管理才能把大英图书馆变成了世界最伟大的文化中心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