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距离接触不一样的“紫云轩主人”(4)

见证共和国往事 作者:余玮 吴志菲


毛泽东很少吃水果,一方面吃水果费时间,更主要的是他的牙齿咬耗较重,对冷、热、酸很敏感。因此,增加毛泽东水果的食入量遇到了困难。卫士李家骥想出了个办法,把梨子或苹果削皮去核,然后稍加点儿糖,放在碗里蒸熟后再吃,毛泽东满意地说:“这样,我就能吃水果啦,不费时间,牙齿也不疼痛。”于是,李家骥的方法很快就在值班卫士中推广开来。王鹤滨认为,这个办法虽然把水果中的维生素C几乎破坏掉了,失去了吃鲜水果的意义,但是毕竟使身体摄取了不少有益的成分。

一天,中央警卫局分管行政事务工作的副局长田畴在玉泉山找到王鹤滨,就毛泽东卧室里该放一块什么颜色的地毯进行咨询。王鹤滨认为光线、色彩对人的视觉卫生和精神卫生来说是不能忽视的。“红色刺眼,给人以兴奋的、激烈的、热的色彩感觉。对性格急躁、易怒的人来说最好不要用红色地毯。绿色对视觉有益,给人以欣欣向荣的、生机勃勃的视觉感,这种颜色,夏天较宜,在冬天又嫌色调偏冷。那么,什么颜色适合于主席的视觉卫生呢,我想到延安的黄土地,土地的色彩是人类接触得最多的颜色,于是我建议选用土色。就这么定了下来,当地毯织成后放在主席卧室,我又看着‘土’了些,我应该多作些调查研究再表态,可能更好些。比如,夏天主席在玉泉山住得时间久些,绿色则较适合,或者在土色的基础上加些绿色的花纹就更好了,还有装饰美感。”

在王鹤滨的记忆里,毛泽东的一次午夜散步让他难以忘却。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值班卫士王振海突然闯进王鹤滨的寝室,用一支大手电筒照着王鹤滨,一边推着他,一边小声而急促地说:“王秘书,起来,主席要去散步。”

王鹤滨从睡梦中醒来,急忙穿戴整齐向外面走去,借着路灯灯光看了一下手表,指针指向凌晨1点多。大概是主席轻松了一些,想活动一下筋骨、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

司机周西林已将车停在丰泽园大门的东侧。汪东兴、叶子龙、王鹤滨和两位卫士随毛泽东一起挤进“七人房”。车出了西苑门向北驶去。

人们早已进入梦乡,毛泽东透过车窗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街道、店铺及各式各样的民居。车沿景山东街开到鼓楼,然后折向西,最后拐进通往什刹海的一条斜街(侯卫士胡同)。毛泽东示意周西林停车,一行人走下车在短短的胡同里散起步来。毛泽东兴致勃勃,谈笑风生,但怕惊动了睡梦中的市民,大家低声说笑着。在王鹤滨的记忆里,毛泽东踱着平缓的步伐,有时将双臂倒背,有时又将双手展开,边说边比划着。

不远处,就是豆腐池胡同。1918年6月,杨昌济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任北京大学的伦理学教授,杨昌济到北京后就住进了豆腐池胡同9号(今15号)。杨昌济到北京后,积极为赴法勤工俭学筹措经费,号召湖南有志青年出国学习救国之术。他写信给蔡和森、毛泽东,商讨如何让湖南学子到西方勤工俭学拯救中国。当年8月19日,为了新民学会成员出国留学的事宜,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住进了豆腐池胡同杨昌济家中靠近大门的一间屋子里。王鹤滨心想,当夜散步,也许是主席对年轻时代革命行踪的一次巡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