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律的15个魔鬼误区(6)

自律力:创建持久的行为习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作者: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马克·莱特尔


误区13 没有人关注我

你是否觉得自己偶尔可以犯一些错,因为人们不会太注意你,你对他们来说几乎是隐形的?这种思维诱发了一种危险的孤立倾向。更糟糕的是,这种想法只对了一半。如果我们缓慢而坚定地进步,别人的感觉或许没有我们自己的感觉明显,但是只要我们回归较差的行为习惯,人们就一定会注意到。

误区14 如果我改变自己,就不真实了

我们或许还会有一种错误思维:认为我们现在的行为习惯不但定义了我们自身的特点,还代表了永远真实的自己。如果我们加以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就不再是真正的自己。这种思维诱发了顽固。我们拒绝调整自身行为去适应新环境,因为“那不是我”。

例如,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主管,他们自我评价说:“我不擅长表扬人,如果我那样做了,就不是我了。”然后我就会问他们是否患有什么不可治愈的遗传病,在他人值得表扬的时候,也无法去表扬人家。

我们不仅能够改变行为习惯,还能改变我们定义自己的方式。如果你把自己放进一个标有“那不是我”的箱子里,那么你就别想再轻易爬出来了。

误区15 我有自知之明

众所周知,人类自我评估的准确性很差。我曾让超过8万名专业人员给自己的表现打分,70%的人认为自己在同侪中能排到前10%,82%的人认为自己在前20%,98.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前50%。如果我的调查是成功的,这意味着我们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把失败归咎于环境和他人。这种思维诱发了客观性的缺失。它让我们相信,虽然其他人总是在高估自己,但我们对自己的判断还是非常公正和准确的。

过度自信、顽固、一厢情愿、混淆、悔恨,拖延,这些都是我们改变路上的沉重负担。所有这些辩解理由,有的深奥,有的愚蠢,但依然不能彻底回答那个根本问题:为什么我们成不了理想的自己?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计划要成为更好的人,但只过了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把这个计划抛诸脑后?

一个更强大的原因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改变,它比我们那些高水平的借口还要强大,比我们对思维误区的执着还要强大。它就是环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