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川北圣人 4

我的中国心 作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一切恶意与压迫,在此语面前皆灰飞烟灭!

统领民盟,反蒋、联共、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的无耻行径震怒了国人,抗日呼声日渐高昂。然而,执掌民国大权的蒋介石却仍然奉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积极“剿”共。这一举动让无数人既失望又愤怒,张澜也不例外。他决定以布衣之身帮助共产党。

1932年,红四方面军从陕西进入四川,准备在川北一带建立根据地。张澜闻讯后,积极发动民间力量,迎接红军入川。这让共产党感到非常高兴,能得到这样一位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很有号召力的人士的帮助,对工作的展开极为有利。中国共产党决定加强和他的联系。

于是,1936年的一天,张澜多年杳无音信的次子张崿突然回家。这让张澜欣喜若狂,然而他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他一直牵挂的儿子竟已是中共旅德支部书记。

张梅颖:他(张崿)是1926年的老党员,从北大到了德国,在旅德的支部做支部书记,后来又到苏联,在第三国际做宣传部长。(他)当时(有)两个任务,一是在张澜身边,以张澜的名义保护一些人、做一些事,因为那时候没人敢动张澜;二是恢复川北地区,像华蓥山这些地方的地下党组织。

张崿在张澜身边工作了两年。这两年让张澜极为快乐,他一边享受着天伦之乐,一边也从儿子身上,第一次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张梅颖:听我祖父说,他(张崿)从来不坐滑竿,因为他觉得坐在滑竿上让人家抬,是剥削阶级。

没想到的是,两年后,年仅30岁的张崿因病去世。张澜悲痛不已。

但这短短两年的相聚,毕竟使张澜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以古稀之年奔走国事的时候,胸中多了一份对儿子的怀念和对共产党的理解。

这时候,中国已进入全面抗战的时期。

局势所迫之下,国共第二次携手合作,共赴国难。随着战线的逐渐推移,国民政府中枢不断西迁,四川逐渐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聚集地。作为四川名宿,张澜各方奔走、联络,积极支援抗战;作为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在会上一面呼吁加强合作,团结抗日,一面痛斥汪精卫等人的投降理论,号召“全国同胞认清形势,坚定意志,增加抗战力量,争取最后胜利”。

但这无数人苦心构筑的统一战线,却很快面临着破裂的危险。

1938年10月的武汉大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反共独裁的苗头再一次显现出来。1939年1月,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四项方针,并设置了专门的防共委员会,蒋介石亲自提交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也在这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后来,国民党又秘密颁发了《共产党问题处置法》等反共文件,统一战线岌岌可危。

这些行径让张澜大怒,他跑去找到蒋介石,当面质问他:“共产党抗日是大好事,为啥要反它、限它?”然而蒋介石不但没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还在1939年6月制造了平江惨案,包围了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惨杀工作人员。此事被国民党封锁了消息,张澜等人愤而邀集各界人士,将惨案经过写成报告,并印成书面材料公之于众,国民党的这一行径激起了公愤。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9000新四军在皖南泾县的茂林地区遭遇8万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7000壮士殉难。又是张澜,冒着生命危险把周恩来送来的皖南事变真相材料秘密散发出去,戳穿了蒋介石御用文人的粉饰谎言。

张澜由此成了蒋介石忌恨之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