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心打开观察万物气象(2)

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作者:舒砚


高僧笑道:“大善知识来去自由,你还……不懂。”又在禅房对众人说:“老僧历经四十年方才打成了一片啊。”说完便圆寂了。

所谓看得到与看不到,听得到与听不到,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佛经上所言皆是真言,但要真正得悟大道,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修炼可以办得到的。

殊不知,众生有多么广阔,万籁声音有多么深远!想要在片刻之间领悟高深的佛法真谛,寻找捷径是不行的,一切顿悟都是从最初的聆听开始的,聆听的心思不静、不沉,听到的声音便只能停留在表象,不能深入到我们的心里,形成充沛的人生养料。

“大善知识来去自由”是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大智慧,只要心敞开了,对众生敞开了,对万事万物敞开了,你能聆听与学习的渠道也就多了,不一定需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即使坐在原地,即使每日看着窗外的树叶与落日,也能有所体悟。

弘一法师主张观天地生物气象,是将他自身的体悟融汇在了佛经之中,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的日月更迭、四季变化都是自然规律,也是参悟佛法最初的起点。万物都有它们的表象与内在的本质,有时就是要从简单平凡的事物表象中,体会到其内在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更好地把握我们面对他人的态度、行为。

通过聆听与省悟来学习圣贤对于万事万物的慈心、气度,需要达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固定的时间或期限,全看个人修行与悟性,当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心打开,这一点看似容易却是最为困难。

通常,我们在接触外界时,一开始都会觉得迷茫和困惑,觉得很难看懂周围的人与事,事情总会在眼前表现得极为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状态,这会令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变得迟钝,不够清晰。在这个阶段,我们大约看不见什么好的形态,得不到什么好的机会,发掘不了什么好的精神。但是,这时的功夫也要做,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主动意识,促进大脑的活跃思维,让思想的容纳力和承载力变得更强大。等到度过了这个阶段,大家的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许多,对身边一切的学习也会变得水到渠成,看一眼听一声,可能就会有所得,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自然生发的心灵通道。

当我们对万事万物的感觉变得敏感,变得远胜常人,过去在头脑中不能理解与醒悟的事物,顷刻间都会变得透彻起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日常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着许多美妙的东西,法师教导我们用心灵去聆听、去学习,是希望我们不要太匆忙,太匆忙的人总不能学习得更深入,要知道浮于表面的学习迟早会让你推翻重来。

有些东西会有缺憾,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地去品味它,去把握它。

敞开心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不去做,心可能永远是封闭的,多听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静下心来去聆听他人的话,聆听窗外的鸟鸣、风声、潮汐……不再总是奔着一个目标前进,却不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自己过得是否快乐。

别以为自己已经听得够多了,学无止境,只要你愿意聆听与学习,世上总有东西能带给你更深的领悟与震撼。

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你不去了解不去倾听,或许到死都不明白它对于你的价值。

人的聪明之处在于懂得不断学习,具有对知识的吸收、分析、运用的能力,别对自己的这种能力妄自菲薄。

从现在开始聆听周围的声音,一点也不算晚。

学习是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你如果欺骗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欺骗你;聆听是件需要随时拿起放下的事情,你如果太执著,聆听也将变得无用起来。

不要以为将心封闭起来是很安全的,心只有在宽阔的空间中才能得到滋养,老是密闭在阴暗的角落里,鲜活的心灵也将变得腐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