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生方死(1)

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作者:舒砚


动若不止,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水相如此,心境亦然。

——弘一法师

佛陀曾居住在舍卫城的祇陀园精舍,讲述了卡利雅尼公主的故事。

卡利雅尼公主是憍昙弥夫人的儿媳妇,容貌十分漂亮,所以大家送给她一个称呼露芭难陀。公主长大后嫁给了佛陀的异母弟弟难陀,可是就在结婚当天,她的丈夫抛弃了荣华富贵,跟随佛陀出家了。

卡利雅尼的大哥原本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却出家了,他的儿子罗侯罗也出家了。现在卡利雅尼的丈夫难陀也出家了,而她的婆婆憍昙弥夫人早就是出家人,只剩下她孤身一人。她并不想追随佛陀出家,但是为了消除自己的孤单和寂寞,她也到东园普巴精舍,向长老尼大爱道要求让自己出家。

露芭难陀出家后,从其他比丘尼口中得知了佛陀经常教导给他们五蕴的无常、苦与空性。但她一直自恃美貌,认为佛陀见到她恐怕也难免要称赞她的美貌,所以经常回避佛陀,不与他见面。

这一日,其他比丘尼从祇陀园回来,都对佛陀满心称赞,露芭难陀听了之后,决定与其他比丘尼一起去祇陀园参见他。

佛陀见到露芭难陀,就感觉到她对自己美貌的过于执著,心想露芭难陀现在非常执著于自己的美貌,并以此而骄傲,如果她不能摒弃这样的骄傲,可能无法悟道。一根刺需要用另一根刺来剔除,佛陀便决定运用神通,通过美色来消除她身上的傲慢与自大。

佛陀是如何做的呢?

他先变化出一位年约十五六岁的美貌少女,少女坐在他身边给他扇风,但只有佛陀和露芭难陀才看得见这个少女。当露芭难陀看到这位美貌年轻的少女时,赫然发现自己与她相比简直宛如一只丑陋的乌鸦,少女在她面前好像一只美丽的天鹅,心里既嫉妒又羡慕。她继续看她,不一会儿惊奇地发现,这位少女好像一瞬间长大了,现在已有二十多岁;等她过了一会儿再看佛陀身边的少女,发现少女又长大了许多,转眼从一位曼妙的少女成长为大人,接着变化为了中年,又从中年变成了老年……等她再看,发觉少女已经成了一名枯槁的老婆婆,美丽的容貌已然不在了。

露芭难陀骤然发觉,当自己看到新的幻象时,旧的幻象就从眼前消失。少女从年轻到年老,她的肉体在不停地转变并且走向腐化,这一幕幕让她有所觉悟。此时,露芭难陀对容貌的执著,对肉体的执著开始了削减。

这时,佛陀身边的少女已然年迈衰弱,跟着她再也不能控制自己身体的功能,身体腐化,最后死了,然后腐败的身体开始肿胀,出现了肮脏的浓汁,迎来了苍蝇,甚至引来了乌鸦与兀鹰啄食尸体。

这一切让露芭难陀顿时领悟了,对佛陀道:“少女无论过去多美丽,最后也将变得又老又丑,化为腐朽的尸体。同样的,我的身体将来也会变得又老又丑,最后我也会死去……生死是人不可能改变的事情,方生方死,都是规律,我又何必执著于现在的美貌。”就这样,她陡然觉悟于五蕴的真如性了,还当下证得了初果。

对此,佛陀以一段偈子为露芭难陀开示:此城骨所建,涂以血与肉,储藏老与死,及慢并虚伪。

没有人能摆脱由生到死,由盛而衰的自然规律,能够平静地看待生死,以平常心看待万物运转规律的人,距离洞察真谛真理,距离“悟境”就更进了一层。

很多人礼佛学禅,就是为了达到“悟境”的境界。因为只有如此,人们才能洞察宇宙,懂得人生真谛,得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就。没有“悟境”的人,以世俗的眼光看待这花花世界,仍旧会困惑不解,仍旧会陷入各种烦恼中不知如何解脱。

曾有一位僧人在佛堂里念诵《法华经》,当他读到“诸法本寂灭”时,好奇心被引发,求知欲被引发,开始日夜参究这句话的意思。

某一日,僧人来到溪边挑水,忽然听见了树上的黄莺在鸣叫,一时间豁然开朗了,顿悟了这句话的意思,并写下了一首偈子:诸法从本来,皆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花啼柳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