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器识后文艺(1)

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作者:舒砚


广州香山书院楹联云: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弘一法师

元末有位画家名为倪云林,学问很高,但品德不值得恭维。

他在当时名气很大,是大名士,自负品格高洁,对于庸俗之人最为瞧不起。他的脾气也不好,凡是遇上自己看不上眼的人,不仅不以礼相待,还白眼相向。

然而能被他看得上眼的人,压根儿没有几个。

后来,出了一位造反英雄张士诚,他有个兄弟叫张士信,对于倪云林的画十分仰慕,便千里迢迢派人送来了绢和金银,想请他给自己画一幅画。

倪云林听了,顿时气冲冲地说:“我一生洁身自好,如何能做王门画师?!”说完,就当场撕裂了张士信送来的礼物。

张士信听闻了这件事,觉得大丢面子,从此对倪云林怀恨在心。

其后的某一日,张士信与一群文人雅士在太湖上游湖,游着游着,忽然闻到从另外一条小船上传来了一股香味,就点头说道:“我看这条船上,必定是有高人雅士。”便命人靠过去看一看,结果发现竟然是倪云林。

张士信顿时大为扫兴,气不过,私下叫仆人把倪云林抓过来打了一顿。倪云林被打得皮开肉绽,却始终忍住一声不吭。

张士信就觉得奇怪,还以为他是条汉子,就问:“难道你不痛吗?怎么叫也不叫一声。”

倪云林憋着气告诉他:“一出声,不就俗了?!”

张士信一时无语,随后哈哈大笑。

张士信固然是个行为霸道的莽夫,或许不懂得欣赏书画,但倪云林会得罪他,又何尝不是自己找来的痛苦。毕竟先前是张士信以礼求画,礼数周全,倪云林不想画可以拒绝,只要将来人好言好语打发回去即可。但他的回绝太过无礼,怎能怪别人怀恨在心呢?

倪云林有学问有才华,却过于傲慢无礼,说明他的涵养还不够。尽管他的傲慢心理源于自己出众的画艺,但在为人处世上显然还是缺少过人的智慧。

佛家认为,众生皆是平等,中国俗语还有所谓“行行出状元”,因此人们在对待他人时不该戴着有色眼镜。哪怕你是这一行的状元,也没有资格瞧不起其他行当的人。只要大家都是奉公守法的人,凭借自己的辛苦劳动吃饭,又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

此人讲究了学问却不注重品德修养,不修心,以至于让学问变成了束缚。

北宋的文豪黄庭坚也是个大才子,年轻时就以高人一等的诗才名动江南,声名远播。他还精通音律,所以创作出长短句、乐府词,唱起来也十分好听,在大江南北被广为传唱。黄庭坚的词风偏于华丽娇柔,因此也很得女子的喜爱。

有一次他来到庐山,游山玩水之际顺便到圆通寺去拜见了住持禅师。

禅师为人正直而严厉,看起来一丝不苟,他见到黄庭坚并没有觉得荣幸,而是毫不客气地呵斥他道:“汝为大丈夫否?大丈夫如有满腹翰墨,就当妙笔生花,写一些对天下苍生有益处的文章,怎么老是写一些风花雪月之词呢?此等雕虫小技,难道不是在浪费时光吗?”

黄庭坚听了非常不服气,自认为成名绝技自然有可取之处,如何能被这样贬低。

禅师便开示他道:“当年李伯时画马成痴,技艺达到了无人可及的境地。他天天臆想自己就是一匹马,才能将马的习性模仿得惟妙惟肖,从而完全呈现在笔端。最终,他整个人就与马越来越相近了。那么,你呢?”

话外之音是说,黄庭坚如果继续沉浸于过去的淫词艳句,他的性情和品德必定将受到不良影响,如此下去是不可能有所进步的。

黄庭坚这时有些羞惭,但依然不服气,道:“禅师莫不是也想将我放在马肚子里吧?”

禅师顿时正色道:“你如今常常用淫词艳句宣扬世人的淫秽之心浪荡之行,长此以往岂不会败坏风气?若还不改过,将来岂只是要进那驴胎马腹,恐怕是要堕下十八层地狱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