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器识后文艺(2)

弘一法师赠你的七部人生禅卷 作者:舒砚


黄庭坚这下才恍然醒悟,禁不住忏悔起来:“弟子知错了,今日多谢禅师提醒!从此以后,弟子再也不敢写那样的文字了!”

离开了庐山之后,黄庭坚当真痛定思痛,不再流连于犬马声乐场所,而是如僧人一样修行禅定,开始学佛。不久之后,他的词风大有改变,变得豪迈大气、含蓄隽永起来,所观所闻已不能与往日同日而语。

可见一个人的品性变了,连他的文字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做好学问,真正成为一个有学识、对社会有益的人,应当先学会做人,从修养自己的品性开始。

法师就是将这个道理贯彻到底的一个人,主张“先器识后文艺”,他对于广州香山书院楹联十分推崇,也正是因为这副对联说出了如此浅显而正确的道理:诸位君子到此是为了何事?岂非只是求学问、写写文章,学会一种技艺,博得一项微小的专长,就以为自己是个读圣贤书的种子了吗?但在我所求,不过只是恕道而已,是学习子孝臣忠、弟悌友信的品德,学到恪守五伦的本分,从而共同获得成就而成为名教中的贤人的过程。

这也就是说明了,学习应当到“先器识而后文艺”,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起伦理道德的基础,从不知道礼义廉耻为何物,性情浮躁,脾气乖张,待人无礼,那么他学得越多越会滋长浮华与傲慢。这样的人,为人就将与他的学问背道而驰,所学的不能利于自己和他人,更谈不上利于社会国家,那么学问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这也是为什么,世人并不奇怪每个人都在学习的道路上无法精益求精,因为每个人资质不同,努力的程度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品德修养不同,学以致用的程度也就有了差异。过去常有人想知道世间有没有学问最高的人,如果没有,那么佛陀会是吗?

其实,佛陀也不是。但人的品德却是可以达到至高至真的境界,这样的人所拥有的学问已然就是令常人望尘莫及了,被称为圣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用自己极高的品德修养去教导他人,让更多的人领悟知识的奥妙,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便是成就了无量大功德!

先做人后读书,读的书再多若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便是本末倒置,白读了许多书。

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优良的品德,而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

做人比做艺术更难,做人比做艺术更重要、更为根本。

艺术做得再好,在做人上失败,整个人生也依然是失败的。

人生须有艺术,而人须有人生而后有艺术,所以最艺术之艺术,是你的人生。人在读书和有艺术之处,应将美育视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的重要一端。

只要在修养和品德上达到了优良的境界,学习就变得容易起来,因为学习时所需要的坚韧、开拓与持之以恒,已经被你所拥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