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逍遥与沉迷 二(1)

迎向诗意的逆光 作者:赵月斌


胡河清的“血地”在陕西的黄河之滨,祖籍安徽绩溪曾出过一代朴学(皖派)大师戴震(东原)。这更让我惊异地记起八年前卧轨而去的海子,也是安徽(长庆)人氏,再依胡河清君神秘的地缘说,似乎又有理不清的由头。海子过黄河离开家园居北方都市北京,河清渡长江离开“血地”居南方的都市上海。海子隐郊县农舍,河清隐百年古楼。比河清小四岁的海子(1964~1989)早他五年去了,那年我十七岁,也正热烈地写“天空太低太低/我高高昂起的头/被不止一次碰破”之类的诗。海子的死让我初窥生命之无常,便也写下“遗书”,为“活着,还是死去”苦闷良久,终究自觉无趣,只得强作洒脱,渐至释然。现在,胡河清君又决绝而去,我一再扼腕痛惜,却再无追崇之意。

读《灵地的缅想·自序》好像觉得是胡君有意弃世的绝命之辞。他用近一万五千字的篇幅追忆了自己的“一生”,难道没有自奠的味道吗?最初“崇拜科学”的胡河清以为科学的未来也许会用实证的方式提供诸如宇宙有没有边际、人死后灵魂的去向等形而上问题的答案。可他最后却被“叶子发黄”的古书和大运河畔的古老房子熏染得“作出了生平最困难的决定”:与文学相伴终生。

这意味着胡河清悲剧命运的开始吗?他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触发了一种“隐士的暮气”;他上大学后从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庄子》,想在老庄哲学的净水中洗涤自己的心灵;他迷醉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日暮江岸送行舟”的惆怅意境;他被《黄帝内经》打开了“天眼”,沉浸到充满灵魂传说的遐想之中;他研读佛典,由失眠而安眠,洞见了佛法的伟大;他还修习了《易经》,强调《易经》代表着一种宏大的审美境界。

戴震曾有言曰:“仆闻事于经学,盖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转引自: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66页。胡河清“游心”于古人的智慧与气韵之中,可说“淹博”、“识断”、“精审”皆有其法旨,故一与当代文学相契合,便生机勃发,光彩照人。原来“心如古井,矢志于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研治”的胡河清,其实更热诚地瞩望着中国文学的未来。他预言着“中国全息现实主义”的诞生,发现自己“古典式的恬淡心境也许不能保持很久了”。

由此,胡河清走向的是“梦幻、缅想”——这样能否弥补“游历上的不足”?

在二十页的《自序》中,胡河清一再提及他的“曲折经历”:

soP� Tx��H�_Iang=EN-US style=\'mso-hansi-font-family:宋体; mso-bidi-font-family:宋体\'> 

胡河清的“血地”在陕西的黄河之滨,祖籍安徽绩溪曾出过一代朴学(皖派)大师戴震(东原)。这更让我惊异地记起八年前卧轨而去的海子,也是安徽(长庆)人氏,再依胡河清君神秘的地缘说,似乎又有理不清的由头。海子过黄河离开家园居北方都市北京,河清渡长江离开“血地”居南方的都市上海。海子隐郊县农舍,河清隐百年古楼。比河清小四岁的海子(1964~1989)早他五年去了,那年我十七岁,也正热烈地写“天空太低太低/我高高昂起的头/被不止一次碰破”之类的诗。海子的死让我初窥生命之无常,便也写下“遗书”,为“活着,还是死去”苦闷良久,终究自觉无趣,只得强作洒脱,渐至释然。现在,胡河清君又决绝而去,我一再扼腕痛惜,却再无追崇之意。

读《灵地的缅想·自序》好像觉得是胡君有意弃世的绝命之辞。他用近一万五千字的篇幅追忆了自己的“一生”,难道没有自奠的味道吗?最初“崇拜科学”的胡河清以为科学的未来也许会用实证的方式提供诸如宇宙有没有边际、人死后灵魂的去向等形而上问题的答案。可他最后却被“叶子发黄”的古书和大运河畔的古老房子熏染得“作出了生平最困难的决定”:与文学相伴终生。

这意味着胡河清悲剧命运的开始吗?他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触发了一种“隐士的暮气”;他上大学后从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庄子》,想在老庄哲学的净水中洗涤自己的心灵;他迷醉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日暮江岸送行舟”的惆怅意境;他被《黄帝内经》打开了“天眼”,沉浸到充满灵魂传说的遐想之中;他研读佛典,由失眠而安眠,洞见了佛法的伟大;他还修习了《易经》,强调《易经》代表着一种宏大的审美境界。

戴震曾有言曰:“仆闻事于经学,盖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转引自: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66页。胡河清“游心”于古人的智慧与气韵之中,可说“淹博”、“识断”、“精审”皆有其法旨,故一与当代文学相契合,便生机勃发,光彩照人。原来“心如古井,矢志于中国古典学术文化研治”的胡河清,其实更热诚地瞩望着中国文学的未来。他预言着“中国全息现实主义”的诞生,发现自己“古典式的恬淡心境也许不能保持很久了”。

由此,胡河清走向的是“梦幻、缅想”——这样能否弥补“游历上的不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