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逍遥与沉迷 三(3)

迎向诗意的逆光 作者:赵月斌


我曾在1996年写过这样一句话:人在最孤独时自觉地返回内心,观照自身,他在自己心里流浪,他在最绝望之际终会找到生存之根。胡河清是生存的智者,他不可能过多地寄希望于外部世界,请求外部力量去救护他,他只能向自己求援。虽然他有那么多至诚至爱的朋友,也不能拯救他的心灵。胡河清太看重了生命,太看重了生命中的苦难。苦难使他骄傲,又成其拖累。他想超越痛苦,却使痛苦成了去也去不掉的“疖”。胡河清:《马原论》,《灵地的缅想》,第17页。这倒令我想起了尤凤伟的小说《除夕》:宿命的棺材存在着,人想活;而革命的棺材烧掉了,人却想死。主人公看重的是棺材,不是生死。胡河清呢?他看重的是痛苦,不是生命。胡河清观照自身时找到的生存之根之死亡!海德格尔说“死植根在烦中”[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51页。,死作为终点消解了个体痛苦延伸的可能。

所以胡河清选择了死?

可他那么热爱生命,热爱文学:

我……愿意……做一个中国文学的寂寞守灵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等到那血色黄昏的时刻,兴许我也不得不离开这一片寂寥的方寸灵地。如果真有这一日,我的心情该会多么惆怅呀。胡河清:《〈灵地的缅想〉自序》第14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