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词语和神话中醒来 5

迎向诗意的逆光 作者:赵月斌


此外,就是“健行而不知疲惫”《人,诗意地安居》,第102页。的长生意象——石头、黄金、灯、玫瑰等等,它们几乎一成不变地携带着永恒、珍贵、光明、圣洁、幸福和爱,是曹有云的诗歌大地上最忠实的象征派,它们不必需要呼吸,不必需要生命,却是大地上最可傲视“时间”之物,从这点来说,足称“时间之花”。仅以“石头”为例。在他的诗里,塞满了黑暗的石头、坚硬的石头、生动而深刻的石头、沉默而愤怒的石头、永恒的石头、巨大的石头、沉重而飞行的石头,而在《石头石头》这首“石头之歌”之中,更是把石头表扬得无比完美、无比神秘,这石头散发着巨大的魔力,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以至诗人激动得大喊:“石头、石头,我爱你!”(同样的表示也在《玫瑰玫瑰》出现过)因此,我不由得想称曹有云为“石头诗人”,只有在他的诗里,那原本冰冷、死硬的石头才变得光彩照人、生气灵动,自海子以后,只有他,才把冥顽不化的石头点化为大地上最让人熟悉又最令人惊讶最不起眼又最不容忽视的人间圣迹,让你不得不对石头生出几分揣摩和猜想:确有必要细加考量“石头”之于诗人,“石头”之于大地的意义。这石头是“词语”——大地的骨骼?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还是西西弗推动的那块石头?或者就是遗落在格尔木荒郊外的一块丑陋无用的石头?在另一首较为舒缓的石头吟中,诗人又写道:

秋风萧瑟

黑暗涌起

一块坚硬的石头

沉默而愤怒的石头

踩着腐烂的大地

彳亍独行……

它彻夜失眠

它两眼充血

它伤痕累累

它几近破碎

它形容枯槁

它心在滴血……

明明在说石头,却题为《独白:秋天的诗》,可见诗人已幻化为石头,他对石头的观照就是对自我的写照,石头的情状就是他的窘态,需知这块石头又不是一般的石头啊,就算罹难了,石头还是石头,还是不会放弃飞翔的梦想,依然会向着“那唯一的光体/那热烈的光芒”飞翔。海子在长诗《弥赛亚》中也曾极力推动石头,尤其是《石匠》一节,更是以“石头”映照人类文明——“人类的本能是石头的本能”海子:《太阳·弥赛亚》,《海子诗全集》,第1001页。,他说:“世界只有天空和石头”海子:《太阳·弥赛亚》,《海子诗全集》,第1004页。,在他看来,石头是与“天空”相对的,是与光相对的,“石头”无异于大地对人的永恒限定。但是曹有云的石头却是悖论式的,它可以指向“坟墓”,也可能指向“复活”,可能指向“地狱”,也可以指向“天堂”,他的这块“石头”为我们砌下了一个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十字路口。此即曹有云的石头哲学,石头(黄金、灯、玫瑰等)作为大地上的永恒之物,既可用来保护大地,也可用来投向苍茫的天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