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两种宇宙观(2)

中西文化观念比较 作者:魏光奇


我们现在的哲学还总是探讨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第一性”这个概念,就是米利都学派说的“本原”,就是米利都学派发明的。关于世界的本原,泰勒斯说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说“气”,阿那克西米尼说是一种叫“无限”的精微物质。他们说这个世界是由这种基本的质料、单一的物质构成的,任何一个宏观事物,它的基本质料就是这些东西。当他们最初这样说的时候,这种作为质料的本原,水、气等等,还不能个体化,还是一种弥漫的东西。但随着哲学史的发展,它就越来越个体化。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有个哲学家叫恩培多克勒,他的主要哲学观点是“四根”说。他说世界是由四种物质组成的,第一个是气,第二个是水,第三个是火,第四个是土,宏观事物是由这“四根”综合而成的。与他几乎是同时代的还有另外一个哲学家,叫阿那克萨戈拉,他批评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实际上也是批评米利都学派,说事物多种多样,“本原”不可能只是四个。他认为本原是“种子”,世界万物各有各的“种子”。这个“种子”就开始有个体化的倾向了。说世界上有多少种事物就有多少类种子,这虽然对于解释世界的复杂性来说比较合理,但搞得太复杂了。如果能有一种理论,既能像米利都学派那样将“本原”搞得比较简单,同时又能有说服力地解释宏观世界的复杂性,就比较理想,这个工作后来有人完成了。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出了它最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观点叫“原子论”,非常重要。德谟克利特他说,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所有事物的原子都是一种,没有性质的不同,只有形式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原子是什么意思呢?在希腊语中本义是“不可分”,原子不能够再分割,它们的周围是虚空,宇宙是个大虚空,中间有许许多多的原子。世界万物是哪来的呢,就是这些原子聚集到一起,以一定的形式排列组合、结合到一起,就生成了一个事物。德谟克里特的这种“原子论”,既做到了“本原”的单一性,又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宏观世界的复杂性,解释了宏观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事物,比前人的解释都要好。我们看,希腊人从质料方面解释世界,认为世界的基本成分是原子,是一个个独立的、自己有刚性界限的东西,它们离散地存在于“虚空”之中,只要机械结合就可以构成各种事物,这就是离散集合体的宇宙观。第一是离散,各个单元、各个原子处于一种离散状态,每个单独存在;第二是集合,机械结合到一起就是成了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机械都是这样,比如一辆自行车,它是由零件攒起来的,这些零件是单独制造出来的,事先就存在,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集合成一辆车,这个车是机械结合体,还可以拆开,这就叫离散集合体。希腊哲学从质料的角度,为离散集合体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就是认为世界的质料成分都是原子这种独立单元的东西。

再看形式方面。希腊的哲学,尤其是唯心主义哲学,很重视“形式”,它讲的“形式”也同样是一种个体性的东西。比如柏拉图,他的主要哲学观点被称为“理念论”,“理念论”认为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理念”,是制造具体事物的模型。比如树有树的理念,人有人的理念,杯子有杯子的理念,电脑有电脑的理念,理念是个标准化的“模型”,具体的东西都是由理念来的。这种“理念”也是个体性的东西,一个事物有一个理念。这样,希腊哲学就从形式方面为离散集合体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希腊哲学,离散集合体的宇宙观在西方得到了理论的表达,成为了一种深入人们深层心理的东西。西方的宗教观念、伦理观念、法治观念等文化观念,其深层结构都可以说是这种离散集合体的宇宙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