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关文字 2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作者:刘仰


知识造就思想:说说刘仰这个人,古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理解,本系常见。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们对于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看法呢?为什么有人要横看有人却只愿意侧看呢?这受两个因素制约,一个是立场问题,什么立场产生什么看法。而这立场骨子里是受利益影响的。毛泽东时代对社会精英群体采取了抑制政策,这触动了精英群体的利益,所以,认为自己家族以前是精英的,或者期望自己在未来社会结构中一定要占据精英位置的,对毛泽东时代及其制度,多半没有客观研究的耐心,而愿意予以简单化的否定,对毛泽东个人,也多半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甚至予以妖魔化描述。

刘仰本系此类,他没有以他家族的利益和经验左右自己的现实判断。那么,他的不同流俗的现实判断,其依据来自哪里呢?

来自我正要讨论的、制约人们观察问题角度的第二个因素:知识。刘仰的知识面特别宽,拉得开思想的纵深,看问题不会囿于一隅,能够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纷繁芜杂的关系中看出它们的逻辑联系,所以就有豁达、深邃、宽广的境界。一个人知识广阔、识见超群,他的观点就可能超群出众,他的思想就可能怀远追终。

此间的道理无暇多论,我在这里只想举一个例子。就以刘仰经常谈论的毛泽东作为例子吧。二十世纪大革命失败之后,国民党各派总共掌握着二百万军队,共产党在血雨腥风中惨遭杀戮,革命处于低潮。毛泽东却决意以共产党名义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带着这支装备极差、不足千人的队伍上井冈山,意在以此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后来井冈山红军最兴旺时期,也就一万余人。以一万余人对抗两百万人的国军,还有国军背后的帝国主义列强,怎么会有胜利的可能呢?许多人对此予以质疑,当时的中共中央也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甚至给过毛泽东撤职的处分。可是毛泽东却坚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的观点和信心为什么与众不同?

毛泽东对于革命形势和革命前途的分析,始终是结合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相互斗争、国内买办豪绅阶级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国内买办豪绅阶级与帝国主义势力之间的斗争来进行分析的。那些反革命势力之间不断斗争、不断火并、不断分裂的复杂局面,就是红军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革命力量,是在与反革命力量的互动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由于毛泽东知识特别渊博,他对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洞悉,他对国际殖民势力与国内买办势力的勾结、摩擦、分裂的动态局势的把握,使得他具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火眼金睛。

毛泽东能够找到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最终为中华民族找到了复兴的起点和发展空间,跟他的信念分不开,跟他卓越的洞察力分不开,而他的信念和他的洞察力,又跟他广阔博大的知识结构分不开。知识对于一个人的造就,在毛泽东这里表现得颇为明显。

在刘仰身上,也有显著的表现。刘仰作为一个媒体人,作为一个借助最爱起哄的网络媒体走向读者的写作者、思想者,却有着决不参与起哄的独立观察和独立思考,有着卓尔不群的识见,其原因就在这里。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刘仰能够拥有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呢?这就关系到对于中国文化潮流和教育资源的描述和判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