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胡乔木传 作者:胡乔木传记编写组


家世与童年

江苏盐城城西南近30里,有一个小湖泊,名叫马鞍湖。1912年6月1日(农历壬子年四月十六日),胡乔木出生在马鞍湖畔蟒蛇河北岸的北张本村。这一年元旦,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父亲给他起了一个切合潮流的名字——鼎新。革故鼎新!多么热切的希望和期盼!这当然不仅是对刚出世的儿子的期盼,也寄托着对整个中国未来的希望。

鼎新的父亲胡启东(1885—1957),是个维新派,以号行世,他的名字叫应庚。这时,他已经有了一子一女,子名达新,女名履新。胡应庚17岁(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应淮安府学考试,得中第九名秀才。第二年,考入设在淮阴的江北高等学堂读书,受到新学的熏陶。后因祖父思念他,辍学回家,当了一名教师。他“耽嗜文史”,酷爱吟咏,为人正直,思想进步,对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深为不满。后来,他自号启东,意为要像启明星那样照亮东方。

辛亥革命那年,胡启东因同盐城县里的一些维新派一起积极活动而出名。民国二年(1913年),他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常常前往北京。他参加国民党,属于该党内坚定反袁的少壮派。自1913年至1923年这十年间,胡启东当了四届众议院议员。袁世凯称帝失败,段祺瑞利用日本西原借款贿选新国会,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胡启东不畏段氏的阻挠,毅然前往广州参加护法运动。1918年,他参加非常国会,推选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赠给他一部《民权初步》。在广州期间,胡启东感慨良多,诗作迭出(后编为《寓穗集》印行)。1918年双十节,他凭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作五言律诗一首:“血化七年碧,花寻九日黄。垒垒知死所,耿耿至今光。战垒哀新鬼,荒山吊国殇。应余泉下恨,何日扫欃枪。”1922年,直系军阀以五千大洋一票收买国会议员,贿选曹锟当总统。胡启东与王绍鏊(江苏吴江人)等拒贿南下,行至南京,险遭江苏督军齐燮元暗害。抵达上海后,与王绍鏊等171人联名发表《移沪国会议员宣言》,声讨曹锟违宪贿选。

胡启东每次外出,都要购买不少新书、新出的期刊和古籍回家。胡家的藏书摆放了好几个书橱。从现存胡启东手写的一册《鞍湖书屋藏书目》来看,经史子集四部的基本著作毕具。特别是《诗经》《楚辞》以下各种诗集、诗话,自许慎《说文解字》以来各种有关研究汉字的著作,苏北各县方志,收集堪称完备。国外社会科学著作和林(纾)译小说也不少,还有《新青年》《小说月报》《创造月刊》《东方杂志》《独立周报》等期刊,林林总总,非常丰富。

胡启东不当国会议员回乡以后,热心家乡水利建设和教育事业,曾作文和校订乡土历史、地理读本作为小学教材。他还承担主纂《续修盐城县志》的重任。专心致志,历时七年,终于完成。这部县志共十四卷,被誉为民国方志佳作。其间,他用历年积蓄购置了二三百亩田产。

胡乔木的老同学乐怡然认为:乔木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家学渊源,幼承他父亲的训教与熏陶,养成了潜心读书的良好习惯,奠定了比较好的文史知识基础,并具有较强的组织文字的写作能力。乔木一生爱好诗文,富有“杜甫式的”诗人气质和中国传统文人的优秀品德,当也是从他父亲那里一脉相承而又成为自己的特色。

胡乔木的童年,就是在苏北农村这样一个开明士绅的书香门第中度过的。

1917年,胡乔木5岁,在母亲夏氏的教育下,已经会背十几首唐诗,能够拿毛笔写自己的名字了。1918年秋,家里送他进了设在本村的鞍湖小学读书。这鞍湖小学,是利用胡氏宗祠改建的,教学水准不低,采用当时全国通用的课本作教材,高小还设英文课。胡乔木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经常受到校长和老师的赞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