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充满迷茫、无奈的苦涩跋涉(10)

孤独百年:张学良的思想人生 作者:王海晨


面对宋美龄带有质问口气的“开导”,张学良回以抱怨:“我对基督教,早年我年轻时也有过接触,我现在上哪儿研究啊?我一个人我研究怎么研究啊?如何研究起呀?”

宋美龄对张学良的抱怨并没有生气,想了一会儿,以商量的口气和张学良说,想请曾约农来陪读。曾约农是清朝名臣曾国藩的嫡系曾孙,早年留学欧洲,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20世纪50年代曾为台湾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代表,以其博识宏论蜚声国际论坛。“曾约农血压高不能来,那么就说到董显光不刚从美国回来吗?他大使不当了,刚从美国回来。”“后来她说,你认识的董显光在这儿,董显光来跟你,你愿意不愿意?我说可以呀,她说我给董显光打个电话,她打个长途电话,董显光说我很愿意来。”

张学良和董显光早就认识,在北平时,“我们都很熟,我们很熟很熟”。董显光曾在天津办过《庸报》,1928年张作霖被炸后,董显光在《庸报》上率先指出日本是凶手,揭露了“皇姑屯事件”真相,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董显光是留美博士,留美前即是英语教师,英文好,也信基督教,但“董显光对基督教也不是顶深的”。那宋美龄为什么选董显光来陪读呢?张学良心里十分清楚:“这个董显光和我这一段有很大的关系”。张学良说的“这一段”指的是1960年前后,这段时间对于张学良是至关重要的,张学良遵照蒋介石的要求刚刚写完“忏悔录”,蒋介石也在表面上放松了对张学良的监管力度,此时,蒋介石更在意张学良的“表现”。“董显光是谁呀?董显光是蒋先生的老师。”“蒋先生当年在中学念书的时候,董显光在中学教英文。那么所以他跟蒋先生很接近,很密切。这段事情蒋先生也就问董显光我这儿到底怎么样?”赵一荻说得更直接:“也是让董显光到这儿来考查他的思想什么,跟他接近,有这个意思在里头。不是故意派来,但是董显光这儿看你思想,一切怎么样。”

董显光和蒋介石同年出生,同为宁波人。董显光中学即将毕业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由于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董便到浙江奉化龙津中学任英语教师。他所教的学生中就有蒋介石。董与蒋的师生关系非常短暂,相识四个月,蒋介石就去了日本。此后两人都极少提到龙津中学时的这层关系,但这层关系确为两个人后来的交往奠定了基础。1934年,蒋介石亲自介绍董显光加入国民党,后来提拔他担任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五部副部长、中国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台湾驻日本和美国“大使”。蒋介石夫妇出国访问,包括出席开罗会议这样的重大国事活动,董显光都随侍在侧。“董显光的英文很好,蒋夫人那时有时文章给他改。”把这样一个人安排在张学良身边,蒋介石自然可以随时掌握“我这到底怎么样”。

半个月后,董显光来到高雄。“这是转折点。以后就研究基督教。”

其实,这不仅是张学良宗教信仰的转折点,此后,其他方面也多有改变。

第一,离开高雄迁至台北。

信基督两个半月后(1960年4月3日),董显光从台北回到高雄,连夜来到张学良寓所,送来宋美龄的信和书,说“她(宋美龄)对我(张学良)甚为关心”。4月8日,在宋美龄的关照下,张学良搬迁到台北。从井上到高雄,再到台北,整整14年的奔波终于结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