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充满迷茫、无奈的苦涩跋涉(11)

孤独百年:张学良的思想人生 作者:王海晨


第二,蒋经国前来祝寿。

1960年5月31日,张学良六十大寿,宋美龄派人送来生日蛋糕。晚十点半,“蒋经国老弟同董(董显光)大使夫妇为我设宴祝寿”。饭后,又一同参观蒋经国别墅。“那时,蒋经国还没做大的事情,我们俩时常在一块儿随便扯。他随便问我什么,我也随便地回答,谈的内容与政治没有多大关系,就是随便扯淡,谈谈闲事,海阔天空。”“六十岁生日过完,算比较自由一点了。我上哪走走路,去哪坐车兜兜风,去百货公司买买东西,到饭馆吃个饭,这都可以了,我要去做这些事,没人管,但有人跟着。除此之外,任何人还是不能跟我们随便接触。”

第三,第一次到士林礼拜堂做礼拜。

同年6月5日“十点五十分,我同董‘大使’到士林礼拜堂做礼拜,由卢牧师祺沃讲马太福音16、13,说明磐石和钥匙之真谛。十一点三十分许礼拜毕,‘总统’返出时,夫人特向余个人握手,使得众人注目……”士林礼拜堂这一幕,让张学良永生难忘。他终于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

第四,漂泊25年,终于有了一个家。

张学良从高雄搬迁至台北之初,蒋经国安排他住在幽雅招待所。一天,宋美龄突然光临,张学良“仓皇出迎”,“夫人再三询问寓所如何,并至卧室小坐。”不久,宋美龄将张学良请到官邸,一见面就说,你要自己选一块地,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地点自己选,大房小房自己定。后经蒋经国同意,在台北市北投复兴3路70号买了一块地皮,建了一座二层小楼。新居落成时,蒋经国送了一套客房用的家具。“院落很小,房子也很简单,比西安的三栋楼小多了,比北京的顺承王府简单多了,更不能和沈阳的家相比,可心情轻松多了。自从离开西安,二十多年了,一直到处漂泊,始终连个家都没有,这北投的房子一建,我等于二十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终于算有个安身的家了。”

“我们搬回台北不久董先生夫妇就到美国去了。”后来在士林凯歌堂“认识了周联华牧师。以后他就来帮助我读经和研究神学。因为中译的神学书不合用,周牧师就建议申请美南浸信会的神学函授课程。从此我就研究神学。一共读了十几年,才拿到毕业证书。因为我的英文不好,每次寄来的功课必须由周牧师译为中文,录在录音带上。我听了之后,用中文回答问题,然后再由周牧师译为英文寄回神学院去。有一段时期,周牧师出国,我就自己用字典慢慢地读。所以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感谢主,在我读圣经的时候,上帝的光,照到了我的心里,使我明白他的旨意和圣经里的话,他的大能改变了我。他的爱,使我知道他是爱我为我舍己,使我因信耶稣基督而得救。我在1964年受洗。”

“上帝给我所安排的实在是非常奇妙。他先使我跟基督徒接触,又叫他的仆人和使女来带领我,又再给我安静的环境和很长的时间去研究神学,然后给我安排到夏威夷来。我从来也没有想到夏威夷来。来了之后,不久就被我们的亲友带到基督教公理会来做礼拜,听程嘉禾牧师讲道。”

在台湾时,董显光常到张学良家中,先是研究英文,以蒋夫人送给张学良的英文版《相遇于骷髅地》为课本。张跟董显光一边学英文,一边探讨基督教,一边逐字逐句地翻译这本书,最后,把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出版时署名曾显华,“人家很奇怪,问我‘为什么叫曾显华?’我就告诉他们,‘曾’是曾约农的曾,‘显’是董显光的显,‘华’是周联华的华,三个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合成我的笔名曾显华,是为了感谢他们三个对我的帮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