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贫困的形式”到“精神的解放”(6)

在非洲发现中国 作者:高全喜 丛书主编 邱立波 本辑


嗣后的中国转入了改革开放的路向。中国在实践上放弃了过去的革命主义世界秩序观念,加入了世界市场。在一个覆及全球的资本秩序当中,中国成功地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

中国从经济秩序——“质料”层面——上,不再是与世隔绝,而是融于世界秩序之中,有了一种世界主义面向。但是,我们在“形式”层面上则开始萎缩,逐渐丧失了曾经的世界主义视野,对普遍秩序充满了疑虑。虽则我们继续在普遍的经济秩序中成长,继续通过它汲取力量,但是我们对于支撑这一经济秩序的普遍“形式”、其背后所依托的价值理念、其所落实出来的诸种国际制度安排,却总是满腹狐疑。

我们的视野逐渐萎缩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格局,精神变得紧张。但是对于超大规模国家而言,由于其一举一动的世界性影响,如果它不主动以某种具有世界主义的“形式”来规训自身庞大的“质料”,则任何“和平意愿”的表达都无法获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它们会诉诸其他超大规模国家来制衡。在我们所讨论的具体情形里,这就是美国“重返亚太”的深层机理。

这种情况下,中国欠缺世界主义性格的、内敛的民族主义,将使其“质料”层面的世界主义面向受到严重影响,成为又一种“形式的贫困”。早年的政治推动经济,将变成如今的政治妨碍经济,“形式”与“质料”严重不匹配。

这一切,都是因为“质料”意义上的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如此之深地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秩序之中,从而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属性,这将可能固化未来的世界产业格局。其中既蕴含着前文所述非洲经济与中国发展的耦合关系,也蕴含着中非双方获得“精神解放”的契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