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说伊伟(1)

我的非正常生活 作者:洪晃


伊伟不是我招来的,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来的,突然间,iLook编辑部有了个时而精神抖擞,时而神经兮兮的寸头。如果说我写的文章不适应时尚刊物,那他的文章也好不到哪儿去。伊伟看的书肯定比我多,有时候我不敢太在他面前拽什么欧洲历史和外国文学,骗骗别人我足够,但是这孩子我得当心。他写的文章,就像这里的一样,有一种非常聪明的幽默,特别难得。我喜欢能让我思考和笑的作者,而伊伟的东西永远两点俱全。

我在泡沫经济的高潮曾经企图搞一本《酷》技术杂志,介于“WIRED”和“RED HERRING”之间,我找了一个北京的外国人当主笔,当时的想法是有很多技术上的资料必须由英文翻译过来等等现在都想不起来的原因,总之,找不看中文的人策划中文是脑子灌水的做法,更灌水的是这个老外给我介绍了一个管理者,结果是他的女朋友,伊伟这个倒霉蛋就被派去做责任编辑。这是个非常失败的项目,根本没成功,但是伊伟能够做总编的本事我倒是有所体会。他是一个会抓主题的人,而且角度非常尖锐。在操作上有两点是没人能比的:考证事实和整体概念。我从来不知道他到哪里查来那么多资料,而且这得多耽误工夫!

我看过一本叫《总编辑》的书,里面写的是做总编辑的技巧,书里面讲了一个故事:

《纽约客》总编辑招人,问:“你想当作家,还是编辑?”

应聘者回答:“当编辑。”

总编说:“Good,好作家纽约遍地都是,好编辑没几个。”

而北京也是这样,我曾经跟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合作,她做编辑一塌糊涂,总要把别人的稿件改成自己的作品才罢休,实在可怕至极。

伊伟是个好作家,但是更可贵的是他也是一个好编辑。

《酷》刊策划完蛋以后,伊伟就去做《乐》。那时候,《乐》是个广告刊,是免费的直投类刊物。中国的大城市都有好几本给老外看的吃喝玩乐城市指南。可就是没有一本给中国人看的。我们也就觉得这似乎有点太殖民了,好吃好喝好玩的地方只有英文刊物,那中国人难道都回家待着?纯属于赌口气,非办不可。说老实话,什么市场调查都没做。《乐》出来之后很受欢迎,伊伟就在《乐》待了几期,但终归由于广告刊不得刊登任何内容,他憋得慌,就跑到《青春一族》编辑部去给青年人编写东西了。就在这时候,他原来的老编辑部,iLook,开始改组了,原来的知识分子们全跑到《追求》去了。那时候我正在为此伤心,也为刊物干着急。就在这时候,伊伟有一天神神道道地说:“哎,晃,找你说句话。”

“行。”我们就进了我的办公室。

“刚去了一下《追求》,”他说,“都在那儿,好像要大干一番。”

我心里非常醋,也非常酸,立刻认为他也想去《追求》,是来辞职的,我说:“那你也去吧,我无所谓。”

他愣了一下,说:“我想听你的意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