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二十九军的大片刀

最后一次集结 作者:方军


杨云峰,1907年生人。1926年,他在绥远参加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杨云峰当时所在的部队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〇旅。杨老头儿闭着眼睛摇着头倒背如流地告诉我:“军长宋哲元、师长冯治安、旅长何基沣。”

1933年的喜峰口大战,他是当时大刀队的成员之一。我查了一下《中国抗战历史》才知道,1933年3月,在北平密云县喜峰口罗文峪的战役,二十九军歼灭日寇6000余人,击毙少佐以上军官53人,缴获坦克11辆、装甲车6辆、大炮11门、机枪36架。中国的二十九军当时牺牲了多少人?我没问他。恐怕,问他也说不清楚。反正他这个幸存者浑身都是伤,日军子弹从他左脸颊穿进,使他上下槽牙全掉了(我让他张大嘴看过他的伤),这让他的脸的长度比常人的要短,看起来有点奇怪。他左耳朵早被大炮震聋了,身上、手上也都是伤。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前后,他所在的一一〇旅负责防守宛平县城、丰台镇和丰台车站,以及平汉线通道及卢沟桥一带,与日军的混成旅只相距400米。按照他的说法:“连日寇的眉毛和鼻子都看得清楚。”他边比划着边地对我嚷嚷:“那时,日本兵竟然敢在我们二十九军军部门口拉屎!撅着大屁股!他妈的!我们把大刀片的把儿都捏出了水、攥出了汗!不让打呀!那是命令!”他看了我一眼说:“命令就是命令,懂吧?”

1980年时,杨云峰已经73岁。他曾经在山西一家工厂看过大门,可是,随着社会的变迁,那家工厂早就倒闭了。因此,杨云峰没有养老金。多少年来,他没有任何收入。而且,他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他应该算是“五保户”,应该住进社会福利院中。可是,从1986年开始,杨云峰就在断断续续地要饭吃。

现在,他已经不在了。

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从华北大平原走到卢沟桥,杨老头儿仿佛一生都在走。

现在,他肯定还在卢沟桥上徘徊,因为有他们在,侵华日军的鬼魂才能被永远降服。

位于卢沟桥的抗战馆也始建于1986年。抗战馆开馆初期,杨老头子就把他当年在卢沟桥上使用过的大刀,捐献给了抗战馆。

97岁的抗战老兵杨云峰先生于2004年6月11日,在贫困之中谢世了。

翻开记忆,和老人接触过的一幕一幕又展现在我眼前,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为杨云峰后半生几十年生活在贫困之中,我感到万分辛酸。

只是一个杨云峰吗?其实,很多抗日老兵,他们数十年的人生都在默默无闻之中,在艰苦的生活之中度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