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鉴定”(3)

我的朋友鲁迅 作者:内山完造


中国人真正亲密的交际是完全没有必要回礼的,也完全不用担心该如何款待对方。在长年交往的真正的老朋友之间,客气是最大的禁忌。老朋友之间是完全不用讲究那一套繁文缛节的。如果被设宴款待了,全盘皆收便是,如果对方送礼,收下便是,无需讲究客气。

还记得有一次鲁迅给我送了广东的名产凤眼果(又叫频婆),它有着坚硬的荚壳,就像用油画笔涂了一层似的,煮熟后荚壳会散开成两半,里面有黑栗色的果实,看上去就像大大的眼珠子,正因为如此所以才美其名曰凤眼。把这果实水煮以后剥掉栗色的皮,里面又有一层没有光泽的黑皮,把这层黑皮剥掉后又有一层呈茶色的薄皮,揭开这层薄皮,里面又有一层稍厚的嫩皮,这皮下有一个像鸡蛋的蛋黄似的仁,味道有点像栗子,这就是频婆了。在广东这是七夕供奉果品之一。那时我家里刚好有从东京捎来的优质海苔,因为先生喜欢,所以自然地以日本式的回礼把那海苔送给了他。几天后先生过来突然问起:“老版,在日本是不是收到什么东西就得马上回礼呢?”被先生这么一问,我顿时大吃一惊,凤眼果和海苔霎时浮现在了我的脑海。我回答说并不是非得那样做,但一般都会有回送点儿什么东西的习惯。先生接着说:“在中国,那些讲究礼节,但关系不怎么亲密的人才会这么做,因为那是不接受对方好意之意,特别是老朋友之间这么做的话,会很伤感情。”我们日本人的习惯是收到了别人的祝福就得回祝,收到了别人的奠礼也要还礼,这并没有不接受别人好意的意思。听先生这么一说我才明白过来。仔细想来其实是因为送礼人花费颇多,所以才要进行回礼的。

我曾经有过这么轻率和令人羞愧的行为。口头上敷衍塞责,笔头上又为自己辩解,这种行为估计无法为中国人所接受。如果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就不会有真正亲密交往的朋友,倘若不注意这点的话,那一切都是空谈。

——《上海风语》一九四一年

美妙如那眼

据说鲁迅先生总是让妻子或邻人帮剪头发,从不摆架子。在这样一种不修边幅的外貌下,能让从日本来的人大发一通感慨的便是那双眼睛。他有着一双异常清澈的眼睛,经常可以在各处听到人们对这双眼睛的评价。

那是一双极其清澈、敏锐又充满了温情的眼睛,无论是谁看到,都要对此感叹一番。像长谷川如是闲、新居格等人也都惊异于那双眼睛的美妙。另外武者小路实笃对此也写得很有意思,“仅是有过一面之缘,什么也没说,但是有一种跟他畅谈了一番的感觉,虽然只是相互观望,但感觉非常好。”

鲁迅先生是个四面棱角的人,所以一顽固起来便彻头彻尾,至死都不低头。他死之时,其弟周作人从始至终都没有出席葬礼。据说这是因为两人曾经为母亲的问题而闹过不和。

——《大陆新报》一九四一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