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父子行 (4)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过了虾蟆培,自然狂暴的魅力开始消失,惊涛怒石的戏剧告一段落。宜昌以下就一片安详宁静了。落日照着大片稻田、屋舍和炊烟,旅客发觉自己又回到了人类可以居住的世界。依照风俗,旅客要互相道贺,庆幸转危为安。大家都买酒肉来酬谢船夫,人人快快乐乐,心怀感激。回头一看,仿佛做了一场难以相信的怪梦。

到了江陵,苏家人下船上岸,换车经陆路进京。走完这一段,两兄弟已写了一百多首诗,都收在《南行集》里。不过苏东坡的好诗有不少是在陆路上写的,特别注重音韵情调气氛,形式也变化多端。他在襄阳写了几首乐府诗,如《船夫吟》《野鹰来》,是追忆刘表的故事,《上堵吟》则追忆孟达因两位手下不才而失去沃土的经过: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鳊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苏家二月抵达京师。他们在仪秋门附近买了一栋花园住宅,占地半亩左右,远离热闹的街市。房子四周有高大的老槐树和柳树,朴实的气氛很适合诗人一家。定居以后,苏氏父子就等候朝廷任命,通常要很久才能下来。两兄弟又经过两次考试,一次考京都部务,另一次更重要,考“制策”,要公开批评朝政。仁宗皇帝求才若渴,下令举办这个特殊的考试,以鼓励公开批评的精神,所有文人都可以靠各部推荐或提交作品而报名。两兄弟在欧阳修的推荐下,都申请并通过。苏东坡被朝廷赐予的等级,宋朝只有一人获得过。他还呈上二十五篇策论文章,其中几篇已成为后世学校中学生必读的散文。后来仁宗皇后告诉别人说,仁宗曾说:“今日为子孙得二相才。”

苏洵被任命为校书郎,不必考试,正合他的心愿,后来又在官厅主编本朝皇帝的生活史(“太常因革礼”)。这是作家的工作,他高高兴兴地接了下来。不过其中牵涉到真实性的问题,因为先皇都是现在皇帝的祖先,苏洵认为,这是史家的工作,史家对自己祖先的过错也不该粉饰。大家对这个观点议论纷纷。苏洵的文集中曾提到此事:“后闻臣僚上言,以为祖宗所行,不能无过差不经之事,欲盖芟去,无使存录……编集故事,非曰制为礼典而使后世遵而行之也。然则洵等所编者是史书之类也,遇事而记之,不择善恶,详其曲折而使后世得知,是史之体也。若夫存其善而去其不善,则是制作之事,而非职之所及也。班固作汉志,凡汉之事悉载而无所择也。欲如之,则先世之小有过差者,不足以害其大明,而可以使后事无疑之。”

“三苏”的学术和写作声誉一天天增高。他们结交国内最著名的作家,自己的诗文也受到广泛的认可。大家已经把苏家视为文坛的奇景,两兄弟才二十出头,年少有时反成天才的障碍。苏东坡愉快、冲动、野心勃勃,心境像一匹纯种马,焦急地猛抓地面,打算冲入旋风去征服全世界。但是他有一个沉默的伴侣子由,还有一个见解深刻、精神不屈、性格孤傲的老父,可以随时将他这匹千里马勒住不能飞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