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父子行 (3)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一入巫峡,“神鸟”开始追随在船边。这些乌鸦只是采取明智的举动罢了,游人常逗它们,把糕饼丢到半空中,看乌鸦俯冲下来接住,觉得很好玩。因此,在神女庙上下几里之处,乌鸦注意寻找来船,一路追寻。这些地方自然没人居住,也不适宜住人,“三苏”穿过“东濡滩”,波涛汹涌,船只就像小漩涡中的一片枯叶被打来打去,刚以为惊险已过,谁知又遇上更险的“怒吼滩”。狰狞的怪石排列两岸,延伸到江心。然后又到一个名叫“人鲊瓮”的地方,意思是很多人都在此地送命,和一罐死鱼差不多。这里有一块大石,占了绝大部分的江面,使长江变成一条窄巷,强迫船只急转弯。任何游人安全过了“人鲊瓮”,都觉得船夫不简单,简直就是自己的再生爹娘。

出了巫峡,不久就到了秭归,开始看到岸边高高低低的简陋房舍。这是一个小镇,坐落在山边的陡坡上,只住了三四百户人家。居民很穷,不过想到该地迷人的风光,在这个半开化的小村庄出过两位大诗人、一位名后、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女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山中男女都习惯在背上背水桶或竹篓,不过大部分是由女人来背,虽然很累,但却可以锻炼出优美的身材。未婚女子常梳两个扁圆的髻,以别于已婚的妇人。髻儿上插五六根银簪,横露在两侧,另外还在头后面拢上一个手掌大小的象牙梳子。

现在苏家才经过二峡,最险的还在前面呢。大约三十年前有一次山崩,尖石都落入江心,船只根本无法通行。江运阻隔了二十年左右,后来才开出一条窄路。因此这个地方名叫“新滩”。苏东坡一行人在这里被暴风雪阻留了三天。苏东坡曾作诗记载此事:

缩颈夜眠如冻龟,雪来唯有客先知。

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

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

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澌。

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

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

沾裳细看若刻镂,岂有一一天工为。

霍然一麾遍九野,吁此权柄谁执持?……

山夫只见压樵担,岂知带酒飘歌儿。……

冻吟书生笔欲折,夜织贫女寒无帏。

高人著屐踏冷冽,飘拂巾帽真仙姿。

野僧斫路出门去,寒液满鼻清淋漓。……

舟中行客何所爱,愿得猎骑当风披。

草中咻咻有寒兔,孤隼下击千夫驰。

敲冰煮鹿最可乐,我虽不饮强倒卮。

楚人自古好弋猎,谁能往者我欲随。

纷纭旋转从满面,马上操笔为赋之。

长江此处有如此自然的危险,不过本地人却因之得到不少利益。他们打捞沉船,卖木板来修理其他的船只,已变成一种生意。旅客往往被迫在那儿停留数日,他们就像其他名胜地区的人一样,赚取旅客的钱。此地激流险恶,船只通常要卸下一切货物,乘客也愿意上岸走走,舒缓一下身体。

从秭归往下走,依稀可见地平线端的大牛背,高耸在近处的山脊顶。现在他们来到以黄牛山著称的地区。这儿岩石很怪,山影立在天空中,很像一头大牛被一个穿蓝衣戴笠帽的牧童所牵引。当地有句俗话描写大牛俯视的面貌:“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这里的女人肤色白皙,头上都系着小黑圆点的头巾,可与巫峡媲美,有些人甚至觉得比巫峡更棒。那种风景是中国山水画中经常可见的,一块块形状令人难以置信的巨石耸立在天边,像天神设计的石屏风,也像一群石雕的巨人,有的低头,有的跪拜,正对天祈祷。岸边的层峦叠峰令人感叹自然的壮丽,有时平滑的大峭壁就像一把巨剑,剑尖直刺入江岸。向下走一段距离,还没有完全离开危险的地带,就来到虾蟆培。虾蟆培是一个大扁石,外形酷似青蛙头,水滴流入江中,活像嘴里吐出的水晶帘幕。大石头呈苔青色,尾背布满小水珠。尾巴末端有一个石洞,泉声潺潺可闻。有些文人进京赶考,特地从蛙口收集水珠,留作考试研墨之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