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国家资本主义 (4)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朝廷最重的工作是什么?”皇帝问他。

“选择适当的政策。”王安石答道。

“你认为唐太宗如何?”皇帝提起唐朝最受爱戴的君主。

“陛下应该以尧舜为表率,不该只学唐太宗。尧舜的主张其实很容易实现,因为后代学者不了解他们,才以为这种标准遥不可及。”

皇帝表示满意,却谦虚地说:“你对我期望太高了。我只怕没法达到你过高的期许。”

后来皇帝屏退左右,让王安石单独进言。这是王安石的一大机会。

“坐下,”皇帝说,“我要和你长谈一番。”于是皇帝开始问他唐太宗和刘备为什么要让两位名士拜相治国。其中一位名相就是诸葛亮,他是历史上最出名、最能干的宰相。王安石又把话题拉到三千年前传说的圣君身上。王安石说,他宁愿谈谈尧舜的贤臣。“在上等人才眼中,诸葛亮根本不值得一提。”诸葛亮的政治天才在于一步步走向既定的目标,这位急功自信的财政鬼才觉得很不合他的胃口。

王安石继续说:“陛下正治理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帝国。百年太平,国内又有那么多学者,竟没有一位贤臣出来辅佐陛下,岂不怪哉?一定是陛下没有固定的政策,不信任贤才。虽然当代有人才高可比尧舜的贤臣,但他们会因政客小人的阻碍而罢官。”

“每一朝代都有奸佞小人,”皇帝说,“尧舜时代也有著名的四凶。”

“不错,”王安石说,“正因为尧舜知道四凶的真面目,处以极刑,所以才能达到那么高的成就。如果四凶继续在朝廷阴谋作乱,良臣贤佐早就离开了。”

神宗深受感动,他年方二十,正是雄心勃勃的年纪,想使国家强大繁荣。他为人善良公正,面孔圆称匀润,和他的先人们十分相像。神宗以后宋朝皇帝才开始显出精力衰退的特征。他的热情被王安石对他的高度期许所煽动,从此以后,年轻的皇帝就准备赴汤蹈火来实现此人的政见,就算牺牲其他的大臣,也在所不惜。不知为何,每当老贤臣进言反对王安石的新政,皇帝心中就出现“四凶”的影子。

熙宁二年(1069年),在苏氏兄弟到达京师时,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此后两年内,老臣纷纷离京。皇帝的谏官遭到清算,由王安石的手下一一接替。王安石一登相位,马上整肃所有朝廷官员。抗议连连发生,整个官场一片混乱。所有德高望重的贤能大臣都公开反对他。年轻的皇帝大惑不解,不过,王安石设法让他觉得,一切纷乱喧哗都是皇帝和犯上的恶臣间猛烈的斗争。

“怎么回事?”皇帝问他,“为什么朝廷所有的大臣、御史、学者都联合反对新政?”

“您应该明白,”王安石说,“陛下想遵循古圣先王的伟大训示,但是要达到目标,您必须先克服流俗。因此,陛下与流俗之间的斗争,在所难免。他们若赢了,朝廷就落入他们手中,陛下若赢了,政治权力便掌握在陛下手中。这些自私小人想阻止陛下实现古圣先王的伟大训示,所以才议论纷纷。”

有了少年皇帝富国强兵的野心,又有一个对自己政治、财政理论过度自信的参政,王安石的激烈改革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些改革的动机不容置疑。事实上,宋朝在五十年的分裂和斗争之后,朝廷的力量始终不强。西夏、契丹(后称辽)和金人不断侵略中国北面的疆土,中国与之交战,事后往往签订辱国的休战条约。条约条款总是中国皇帝吃亏,这些国家承认皇帝,而中国皇帝要献上金银财帛,每年花费十万到二十五万缗。国库为之空虚,内政松弛,朝廷经常闹赤字。王安石相信他可以通过在税制和兵制上做文章,来丰盈国库。我想,神宗之所以欣赏王安石,主要还是因为王安石提出的借西北征战,拓展国力,增加帝国声威的构想。王安石一上台,朝廷就向北部蛮族发动战争,有几次胜利,有一次败得奇惨。为了打仗,皇帝需要金钱,为了筹款,国家财政制度必须重新调整。我们毫不怀疑改革家的动机,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这些财政和经济的改革产生了性质完全不同的悲惨结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