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终兵器:弓》(2)

电影狙击历史 作者:上林


皇太极一改努尔哈赤西征南略的军事策略,采取了与袁崇焕“议和”并巩固辽东大后方的战略。自辽东城陷,明都司毛文龙以皮岛、铁山为根据地,招募辽东难民,逐渐发展成一支海外劲旅。毛文龙不断派兵深入后金腹地,逐渐成后金心腹大患。天启七年(1627)正月初八,皇太极命令阿敏率军三万出征毛文龙,顺便攻击朝鲜,这就是“丁卯之役”,朝鲜称为“丁卯胡乱”。正月十四,清军轻松攻下义州,这让阿敏看到了朝鲜的虚弱,再加上毛文龙根据地在海岛,没有水师难以进攻,阿敏决定把主攻方向改为朝鲜。后金长驱直入,朝鲜军队望风披靡,阿敏二十一日克安州,二十六日进入平壤。

此时,朝鲜政府已经乱作一团,但令朝鲜上下颇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二十七日阿敏主动发来了请和之书。这和后金发动此次战争的目的有关——试探和震慑朝鲜,并无征服之意。出于对后金的鄙夷,朝鲜最初的答复相当强硬:想讲和,先退兵。阿敏继续用兵,每下一城,就发一封讲和信。二月五日,后金前锋距朝鲜王京只有200里,李倧逃到江华岛避难。二月七日,李倧被迫答应与后金议和。

阿敏要求朝鲜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李倧以“大义所系,断不可许”为由,明确表示拒绝。对于此,阿敏没有强求。此外,阿敏对于朝鲜在文书往来中用明“天启”年号而不是后金“天聪”年号大为恼火,让朝鲜改这一字之差。朝鲜并不认为这是改一个字的小节,而是“毁灭纲常”的大义。最后双方妥协,不写年号,以干支纪年。三月三日,李倧亲行焚香告天礼,与后金代表刘兴柞宰白马、黑牛,歃血议和,在江华岛订立了《江都之约》,结成“兄弟之国”。阿敏对这个平等的盟约不满意,借口他自己没有参与结盟,迫使李倧弟李觉重新签订盟约,也就是《平壤之盟》,在新盟约中,后金对朝鲜做出了以下规定:朝鲜要向后金进贡;后金使臣要和明朝使臣待遇相同;朝鲜不能修筑城池、训练兵马。

皇太极登基,朝鲜使臣誓死不跪

尽管签订了盟约,但李倧以“小中华”自居,拒不承认后金的正统地位,也不准备履行盟约。后金也不满足,他们希望名义上的“兄弟之国”内心要把自己当成父母,之后几年,两国之间摩擦不断。

阿敏退兵后,朝鲜依旧给予毛文龙支持,允许毛文龙的属下在朝鲜土地上种地。崇祯三年(1630年)五月,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后,驻守皮岛的明军在参将刘兴治的带领下发动哗变,岛上大乱。后金得知皮岛大乱,想趁机消灭刘兴治兄弟,拔掉自己背上这根刺。当时的后金还是“旱鸭子”,没有水战能力,想问朝鲜借战船。朝鲜答复:“我国与贵国是兄弟,与皇朝(明)是父子,今天要是把船借给你们去杀汉人,就像是听了兄弟的话去杀父母的家人,这是人干的事情?”断然拒绝后金的要求。

崇祯六年(1633)四月,明朝叛将孔有德和耿仲明率众投降后金,后金命朝鲜接济粮草。朝鲜则说:“天朝叛将就是我国仇人,正准备整兵以待,哪有供给粮饷的道理。”果真出兵截杀孔、耿两次。

后金派往朝鲜的使者待遇和明朝的还是没法比,朝鲜给明朝使者用金银器物,给后金使者用陶土器物。皇太极国书里面自称“大后金汗”,朝鲜要求把“大”字去掉。朝鲜给后金进献的礼物,数量上经常减少不说,还经常用“赐”字,把赠礼当做是对夷狄的优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