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午夜巴黎》(3)

电影狙击历史 作者:上林


句句话不离犀牛的达利

作为一个编剧,伍迪在电影的前半部分让吉尔和“迷惘的一代”作家切磋,当时活跃在斯泰因身边的画家如毕加索、马蒂斯虽有出镜,但戏份不多。作为一个导演,伍迪在电影的后半部分,让吉尔巧遇了几位活跃在同时期的视觉艺术大师,满足了自己和“超现实主义三人组”——画家达利、导演布努埃尔、摄影家曼雷的神交。

在这个桥段中,最为惊艳的演出来自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罗迪扮演的达利,一幅神经兮兮的神棍模样,很让观众捧腹。在片中,达利每句话不离犀牛,当吉尔向三位大师讲述了自己在爱情上的苦恼之后,曼雷说:“我看到的是一张照片。”布努埃尔说:“我看到了一部电影。”而达利说:“我看到了一头犀牛。”真实的达利确实对犀牛有着极为浓烈的兴趣,比方说他把犀牛看成是一切弧线的几何学基础,说:“犀牛是唯一拥有大量难以置信的知识的动物。”并且他还创造了许多和犀牛相关的作品。

在当时的巴黎,超现实主义是最为先锋的艺术流派。相比较而言,达利和布努埃尔更为著名一些,1928年,两人合作拍摄了电影《一条安达鲁狗》,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电影的灵感来自两人的梦境,设计了许多不可思议的、荒谬的甚至丑恶的场景。这部电影在巴黎上映后,引起了媒体的轰动,它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而引来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达利说:“我要把这部电影作为一把匕首,刺入优雅的、故作姿态的欧洲上流社会的心脏。”两人1930又合作了一部电影《黄金时代》,然后闹翻,达利认为布努埃尔背叛了他,把他的绝妙创意轻描淡写地带过。《午夜巴黎》里还调侃了一下布努埃尔——他的名作《泯灭天使》的创意是穿越回去的主人公告诉他的。

《午夜巴黎》中,吉尔和他的情人阿德里安娜一直为哪个年代才是巴黎的黄金年代争执,吉尔认为是海明威、毕加索、达利们的时代,阿德里安娜则认为应该是19世纪末高更、德加的时代。影片的最后,两人穿越到19世纪90年代,看到了开业不久的马克西姆餐厅,康康舞盛极一时的红磨坊,还有高更、德加等印象派大师。然而高更和德加则认为,最黄金的时代莫过于文艺复兴……

吉尔最终回到了2010年,在雨夜的巴黎和一个陌生女人散步——绕了一圈后,伍迪告诉我们——活在当下吧!现在的巴黎最黄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