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21)

小书馆·学诗浅说 作者:瞿蜕园 周紫宜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余庙中客。征东同舍鸳与鸾,酒酣劝我悬征鞍。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玕。武威将军使中侠,少年箭道惊杨叶。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诘旦九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路逢邹枚不暇揖,腊月大雪过大梁。忆昔公为会昌宰,我时入谒虚怀待。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公事武皇为铁冠,历厅请我相所难。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明年赴辟下昭桂,东郊恸哭辞兄弟。韩公堆上跋马时,回望秦川树如荠。依稀南指阳台云,鲤鱼食钩猿失群。湘妃庙下已春尽,虞帝城前初日曛。谢游桥上澄江馆,下望山城如一弹。鹧鸪声苦晓惊眠,朱槿花娇晚相伴。顷之失职辞南风,破帆坏桨荆江中。斩蛟断璧不无意,平生自许非匆匆。归来寂寞灵台下,著破蓝衫出无马。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手封狴牢屯制囚,直厅印锁黄昏愁。平明赤帖使修表,上贺嫖姚收贼州。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爱君忧国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彭门十万皆雄勇,首戴公恩若山重。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吞彩凤。之子夫君郑与裴,何甥谢舅当世才。青袍白简风流极,碧沼红莲倾倒开。我生粗疏不足数,梁父哀吟鸲鹆舞。横行阔视倚公怜,狂来笔力如牛弩。借酒祝公千万年,吾徒礼分常周旋。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

这首诗借着与友朋的赠答叙述自己的踪迹和心情的变迁,是很富有感慨的。但在诗的组织上非常轻松,只是平铺直叙,也不在典故和对仗上费力,其妙处就在虽是平铺直叙,仍有起伏的波澜,虽不费力求典故和对仗的工整,仍觉华妙有风致。

我们应当知道李商隐是诗家中最谨严细致、刻意求工的,他的词句总比人工整,意思总比人深曲,然而功夫纯熟老练之后,就丝毫不必用力,随意铺叙,顺手装点,就是一篇天然的结构。这等于画中的神品,不是先打了稿子画出来的,也不是生手能办到的。想见他作这诗也和作画一般,下笔如风雨,随着笔墨所到,略略烘染,挂在壁上,就显得神完气足。特别是末了四句,改为两句一韵,音节突然高亢起来,好像琵琶曲终,当胸一抹,戛然而止,又与那余音绕梁的韵味不同,这都是自然心手相合而成,不是刻板文章所能限制的。

其次,他的七律有几种特点,一是用事的精切,如《隋宫》一首。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这诗第一、二句说隋炀帝不要长安而偏爱扬州。第三、四句说不是天命归唐,还不知道远到什么地方去了。第五、六句借炀帝本身的故事(注:炀帝曾大量收集萤火,供夜游,又在运河堤上遍种垂杨。)写出今日隋宫的冷落,用典到这样,才是变死为活的灵心妙手。这样的典故,的确增加不少美妙,而不惹人憎嫌。第七、八句还是炀帝本身的故事,意思说他的结局和陈后主没有什么不同,不必讥笑后主了,这却似乎太刻薄一点。

一是寓意的凄警,如《流莺》一首。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这诗明明是借流莺为自己写照,从头到尾,一气贯注,都是怀才不遇的感慨。也不用典故,也不用雕琢的句子,读起来似乎颓唐得有气无力,读到结句,简直说在京城里没有我容身之地了,音节和句法也跟着沉郁而低回,使人丧气。风朝露夜两句就是杜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意思。这样清空的诗,又这样感沁心脾,特别显出李商隐的个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