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20)

小书馆·学诗浅说 作者:瞿蜕园 周紫宜


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有时妆成好天气,走上皋桥折花戏。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斗量明珠鸟传意,绀幰迎入专城居。长鬟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从郎西入帝城中,贵游簪组香帘栊。低鬟缓视抱明月,纤指破拨生胡风。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洛阳旧宅生草莱,杜陵萧萧松柏哀。妆奁虫网厚如茧,博山炉侧倾寒灰。蕲州刺史张公子,白马新到铜驼里。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安知鵩鸟座隅飞,寂寞旅魂招不归。秦嘉镜有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朱弦已绝为知音,云鬓未秋私自惜。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泰娘是韦家的歌女,出身苏州,到京城后,学到新声,韦死后,归蕲州刺史张愻,张得罪谪居武陵,又死,泰娘无所归,日抱乐器而哭,刘氏同情她的遭遇,因而有此诗。诗的大部是四句一转韵的,只开始四句是两句一转韵,先介绍她幼年的身世。以后每四句一个意思,先说韦迎入府中,次说教练歌舞,又次说在京城的技艺更进,又次两句一转韵,说韦氏之死,音节以短促而增悲哀。又次再加重描写空房独守之惨。又次说被张迎娶,以为从此可有归宿。又次说张也不久逝世,又次说荒城凄寂,盛年可伤,最后替她诉说流落无依之苦,结句不但用典恰当,而且再将地点点清,结构完密,意思无一遗漏,语句无一冗赘,骨肉停匀,刚健婀娜兼而有之,在唐诗中也少有这样的全璧。

刘氏的七律表情深切,措词秀雅,又与白居易异曲同工。白氏晚年生子而又夭折,自已有一首哭儿诗,刘氏随即和了一首,可以同看。

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白诗)

吟君苦调我沾缨,能使无情尽有情。四望车中心未释,千秋亭下赋初成(注:用潘岳丧子的典故)。庭梧已有栖雏处,池鹤今无子和声。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刘诗)

刘诗善于比譬,因而情韵更浓,这是一望而知的。

诗中又有一种以七绝的形式作成民间歌谣的,也是刘氏所擅长。他为了變州人好吹笛击鼓歌竹枝,于是作了些竹枝词,举数首如下。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花红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注:这个“晴”字与情字谐音,与前人以连字谐“怜”,以鞋字谐“谐”一样,是歌谣中隐语。)

他又有踏歌词,如: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自从雪里唱新曲,直至三春花尽时。

从以上各首可以看出这种体裁的作品,需要真朴,才能恰合民歌口吻。不必拘于平仄韵律,但也要音节悠扬婉转,余味无穷。至于后人摹仿的竹枝词,虽是描摹一地风俗,却已经失去民歌色彩,不能与刘诗相比了。

李商隐

由中唐过渡到晚唐,产生了一个杰出的名诗家李商隐,他一方面直接继承杜甫,一方面接受元和诗人的各种优点,而又另成一种他自己的面目。

李商隐所最擅长的诗是七古、七律、五排和七绝。其中摹摄别人的诗,可以姑置不论,专看他自己的面目如何。

首先是偶成转韵七十二句呈四同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