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记忆与幻想之都 9

欲望号街车 作者:张闳


三层阁——旧上海特有的建筑。附加在石库门住宅之上的一处小阁楼,再往上就是屋顶。中间部分尚有约一人高,人在其中勉强能直立,而随着屋顶的坡度往两边,只能供人躺卧。三层阁实在是建筑物的一段“阑尾”。但对于大多数老上海市民来说,这个“阑尾”建筑是他们的梦魇空间。许多人必须终生生活于其中。逼仄和压抑,盘绕在他们的睡梦中,成为他们文化性格的一部分。它与上海滩富豪人家的公馆沙龙形成对照,三层阁构成了另一社会阶层的生活空间。

然而,正是这个逼仄、破败的空间,成了20世纪30年代轰轰烈烈的左翼文化的滋生地。在艺术化的描述中,三层阁是左翼文人和艺术家的天堂,而左翼文化的繁荣,也给三层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革命电影《聂耳》,曾经展示过三层阁与左翼文化之间的关系。著名的左翼音乐家聂耳就曾居住于这种地方。

大上海的汪洋也是革命者一展身手的大好战场。三层阁往往成为秘密工作者的栖身之处和工作场所。曾经有一位神秘的房客,每天半夜蜷缩在三层阁里,没有人知道他干的什么勾当。人们从电影中得知了真相——同样拍摄于50年代的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揭示了神秘三层阁中的秘密:一位中共地下工作者,秘密电台的报务员,每天都通过这个逼仄的三层阁,发出神秘的电波信号,在这些信号里包含了与革命事业有关的重要情报。在严酷的战争年代,这位英雄注定必须要选择这个神奇的三层阁,作为自己为信念献身的场所。很难说,究竟是三层阁塑造了传奇英雄,还是这些英雄塑造了关于三层阁的传奇。

三层阁极为低矮,以致成年人无法完全伸展腰肢直立。而其顶端的天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这个小小的天窗,上海人称作“老虎窗”。“老虎窗”一词源自英文“Roof”(楼顶)。它是三层阁的光线和空气的通道。电影《聂耳》中最为经典的镜头之一,就是聂耳每天练习小提琴,不得不人站在三层阁的地板上,将上半身从天窗里伸到外面来。我们看见从天窗探出来的音乐家的身体,仿佛一株奇怪的植物,从室内长到外面来了。从他手中的提琴里飘扬出美妙的音乐,仿佛是艺术的自由精神从逼仄的生存空间里,艰难地摆脱出来,飞向辽阔的天空。在一个遥远的年代,三层阁的“禁锢”与“狂想”的双重叙事,向人们诉说着旧上海的精神秘密。

老虎窗,一叶神奇的城市之肺,自由精神的呼吸通道。它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化精神的某些方面:一个压抑与自由相互冲突的空间。在这个矛盾的空间里,秘密地生长着上海城市的精神之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