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论(1)

何应钦新传 作者:熊宗仁


何应钦是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时期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军事首脑。他曾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总教官。他因追随蒋介石反共而飞黄腾达,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方面军总指挥、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等职。

在蒋介石取得国民党党、政、军大权的过程中,在国民党发动的反共内战及蒋介石中央系兼并异己的混战中,他的重要作用是任何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所望尘莫及的。

他从夜郎故地的深山中脱颖而出;在民国初年南北军阀割据混战的夹缝中平步青云;在派系林立、矛盾倾轧、几无宁日的国民党官场中,能游离于漩涡之外,或虽偶有卷入却能化险为夷;他辅佐心性专断、急躁、多疑的蒋介石,虽曾抗争也备受猜忌、冷落,但终能荣损与共;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结束,他在恐日、妥协、谋和与抗日的矛盾困惑中挣扎转换;但毕竟始终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营垒,并因代表中国战区接受侵华日军投降而在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最辉煌的一页中留下自己的身影。解放战争时期,他曾幻想挽狂澜于既倒,替蒋介石组阁,负隅顽抗;去台湾以后,虽然失势但却没有失宠,连续在蒋介石、蒋经国两个时代享誉不绝且有所作为;他在军事上的“大将才能,福将命运”、官场中的“武甘草”功能、“何婆婆”性格以及生活中的清心寡欲、人格魅力、长寿秘诀……其间的因果是非,不惟研究者关注,一般人也津津乐道。

何应钦,是20世纪中国政治、军事沧桑巨变的亲历者与见证人。特别是在1924年至1949年的25年间,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多重矛盾、“围剿”与反“围剿”乃至全面内战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也是何应钦军政生涯的主体和峰巅,当然也成为海内外对其历史评价是非反差、褒贬不一、见仁见智的焦点所在。

何应钦是一个以其军事、政治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阴影,也留下一些亮点的人物,研究何应钦的重点自然应摆在这里,评价何应钦的功罪是非的重点也在这里。这是毋庸讳言的。但研究何应钦、评价何应钦并不能仅止于此,还必须兼顾其他方方面面。研究和评价何应钦,使政治标准、历史标准、道德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既有必要,也确有难度。

在何应钦一生影响重大的历史活动中,他塑造自己形象的材料,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对矛盾:即反共的主线;依附性与权势欲之间的矛盾,对社会及官场的普适性与他个人生活作风、个性品格之间的矛盾。何应钦对中国历史产生较大影响的时期,恰恰始于他追随蒋介石参加国民革命而又背叛国民革命。从1926年他支持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到1987年他逝世为止,其历史活动的主线都是反共,而且态度之坚决、立场之顽固、活动之频繁、影响之深远,在国民党反共的衮衮诸公中堪称一流。

在黄埔军校后期,他是或明或暗站在反共势力一边。在北伐战争开始前,他是蒋介石制造的一系列反共事件的积极支持者。四一二清党反共中,他先事发难,积极配合。他直接指挥和参与指挥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和对湘、赣、闽地区红军的镇压。抗日战争爆发前,他是国民党当权集团“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忠实而积极的执行者。抗日战争中,以制造皖南事变为顶峰,他表明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积极反共的立场。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他最突出的反共“功绩”,是破坏国共和谈并一度参与指挥国民党军负隅顽抗。去台以后,他在台湾和国际间殚精竭虑所做的一切,几乎都与反共息息相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