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签订《塘沽协定》陷入妥协深渊(1)

何应钦新传 作者:熊宗仁


长城抗战失败以后,蒋介石起用臭名昭著的亲日分子黄郛到北平,协助何应钦对日谈判。5月3日,黄郛任委员长的“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出笼,作为对日交涉的窗口,并对日表示:将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及北平、青岛两市在内的地区作为“特殊化”的第一步,“冀能利用其他手段,以试探弭兵息争之可能性。”

5月22日午夜,黄郛的秘书李择一接到日本大使馆海军武官藤原喜代间的电话,要黄郛立即不带任何人前往面谈。黄郛从电话上告知何应钦已有“停战”希望之后,只身前往藤原住所,彻夜谈判,次日即接受了日方提出的四项条件。

黄郛离开藤原住所后,立即赶到居仁堂,向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何应钦说明交涉经过和内容。何应钦听后,明白日方条件的要害是使中国军队撤离山海关以南约200公里的地区。

此事关系重大,他便立即邀黄绍竑、张群、熊斌等会商。有人主张“坚守北平”,有人提议“退守保定”,争论不休。熊斌认为“北平为文化古都,必须保全,倘轻易放弃,责任太大。似宜忍辱负重,姑且派员试行接触”。此话正中何应钦下怀,众意也认可。于是,何应钦仍叫黄郛去转告藤原,表示“同意”,又亲笔写一信交黄郛出示日公使馆武官永津佐比重。随后,何应钦密电南京请示。南京国防会议认为战无把握,和又屈辱太甚,只好决定在“可战可和两面肆应”。24日,汪精卫电示何应钦:“与日方洽商停战,以不用文字规定为原则。如万不得已,只可作为军事协定,不涉政治。”何应钦又致电在庐山的蒋介石,诉其苦衷:“熟权利害轻重,与其放弃平、津,使傀儡得资以组织伪政府,陷华北于万劫不复,何若协商停战,保守华北,徐图休养生息,以固党国之根基,较为利多害少。……遵照汪院长迭电指示之意旨,由应钦答复日代办,对其所提四项条件,完全接受。……职等为党国,为地方人民着想,唯有牺牲个人,以求顾全大局,是非毁誉,所不计也。”

蒋介石接电后,不无犹豫,但也立即回电,虽担心“停战而形诸文字,总以为不妥”,“甚或东北三省及热河字样亦必杂见其中,无异割让之承认。”但表示:“事已至此,委曲求全,原非得已,中正自当负责。”蒋介石理解何应钦的矛盾遑遽心情,当天在日记中写道:“今闻竟接受其要求矣!前途交涉,艰难必多。唯敢毅然承当此任,其心苦矣,亦甚可佳!故余复电:仍由余负责,勿使其为难。”蒋、汪均已表示负责,虽对妥协范围有所限制,但不过文字游戏而已,何应钦遂可放胆进行妥协。

日军为了加重谈判的筹码,于5月24日迫近顺义、通州、香河,北平已处于三面被困之中。日本军用飞机在北平上空飞来飞去示威。日方代表要求25日凌晨2时以前必须给予明确答复。何应钦认为北平的失陷已经不可避免,准备将北平军分会撤到长辛店以南办公,然后再派军使进行谈判。何还作好了当夜11时在西便门跑马厂小火车站上车南撤的准备。后因黄绍竑坚决反对,提醒何应钦注意:蒋介石只同意妥协,未明说可放弃北平,要是怪罪下来,谁个担当得起?何才坚定下来,要黄郛先与日本驻北平武官处取得联系,商量选派军使及谈判事宜。

充当乞求停战的谈判军使,必将落下千古骂名,谁也不愿去。最后何应钦只好指定军分会作战处上校徐祖诒为军使。25日凌晨5时许,徐祖诒在日军武官的监护下,到密云会见关东军第八师团长西义一。所谓“谈判”,不过是徐祖诒硬着头皮在“关东军司令官意志”的备忘录上签字而已。然后,西义一告知徐祖诒,给予何应钦与国民党政府五天时间进行磋商,然后正式签订停战协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