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跋:在异国的一片瓦下沉默(2)

越过重洋越过山 作者:谢青桐


一位华人老者,在生命的临终之时,于病痛中遗憾,在美国吃不上地道的烧饼油条。对于终老异邦的结局,老人是没有心理准备的。他惦念江东父老,忧虑雾霾沙尘,始终关注北京大白菜多少钱一斤,而从不理会新泽西的汽油价格一加仑涨了多少。

“引领人类还乡,人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因哲学家海德格尔的阐释而广为流传。悠悠万物,生息繁衍,无始无终,作为个体的人却不过是匆匆过客。

故乡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是母亲的子宫、成长的襁褓,是哺育我们的摇篮。哲学意义上的故乡就是生命的本源,接近故乡就是接近欢乐之源。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源的接近,绝非其它。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亲近本源,这是每个人命中注定的事情。正因为如此,那些被迫舍弃与本源的接近而离开故乡的人,总是感到那么惆怅。离乡者许久以来一直在异乡流浪,备尝漫游的艰辛和人文的异质。也许有朝一日又归根返本,在异乡异地已经领悟到求索之物的本性,因而还乡时已经获得足够丰富的阅历。

那漂移而去的,其实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也不是时代的风尚,而是所有芸芸众生在星辰大海中的泅渡与挣扎。我们讲这些故事,把全世界融入到同一个历史中。故事里,没有孰是孰非的价值立场,只有被命运和历史无情裹挟的艰难不易的生灵,让故事脱离了狭隘的民族地域之情,把人道主义的温柔抚摸带给流迁中的亿万苍生。

当我重新徜徉于自然和祖先赐予的这片辽阔大地,总有一种还乡的欣慰与谢恩的热望。我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于是,便留下了笔底这一个个的故事。它们是我探寻真源的心灵印迹和设法走出有限生命的深深的感悟。

曾经,在异国的一片瓦下,沉默是金。不管在哪里,在故乡还是在他乡,在故国还是在异国,最终,都要回归生命的常态,因为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平常的,而平常也正是人生的正统形态,不想入非非,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平缓负责地走下去,一边追忆,一边向往。珠穆朗玛峰的山顶寒冷透骨,已经无所谓境界,世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平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是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故乡和祖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