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士大夫遇沮则退(1)

桃花扇底看前朝 作者:许石林


明弘治十一年(1498)三月,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和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刘健被人告了。告状的是一位大学生,即国子监的学生汪某,他告李东阳和刘健,“杜绝言路,掩蔽聪明,排抑胜己”。要求皇帝将这两个人“急宜斥退”。小汪为什么告这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身居要位,小汪认为由于他们的不作为、缄口不语,不向皇帝反映真实情况,致使朝政弊端丛生,国家出现了很多问题。

大学生小汪的告状奏章,作为文渊阁大学士的李东阳和内阁首辅刘健,即便是有机会先看,也不敢扣压阻止。按照制度,这份告他们状的奏章顺利地到达皇帝手中。刘健和李东阳不能对大学生打击报复,而是要到皇帝面前陈情申辩。他们说:最近有包括大学生小汪在内的许多官员和知识分子告臣等的状,私下议论臣等,说我们只顾自己当官、巴结权宦、勾兑利益等等,这些告状的说的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类多可采”,即他们说的大多数您可以相信。因为我们在朝廷这个重要位子上,官场所有弊病的责任理所当然应当由我们承担。我们自己检讨,错误主要在于“因循将就,苟避嫌疑,不能力赞乾纲,俯从舆论,别白忠邪,明正赏罚,以致人心惶惑,物议沸腾”,让朝野如此议论纷纷,这是我们的失职,请求朝廷罢免我们并追究我们的责任。

其实,李东阳和刘健不是没有作为,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的鼎力扛持,国事才没有更糟糕。当时,明朝有三个很能干的大臣,除李东阳和刘健外,还有一个谢迁。刘健稳练端正,谢迁刚直豪爽,李东阳温和多智谋,弘治帝对他们非常信任,见他们都尊称先生,不敢怠慢。

现在一个学生小汪告状,传得沸沸扬扬,朝廷总得有个交代,不了了之反而更引起朝野议论。皇帝为了安抚大臣,让锦衣卫将小汪抓起来问罪——明朝皇帝脾气都不好,动不动就抓人,甚至当众脱士大夫官员的裤子打屁股以羞辱。刘健和李东阳赶忙紧急上奏章,两个人全力营救小汪。说我们大明朝不能没有小汪这种大学生,他告状所言,未必全是实情,但是,以他这样卑微的身份敢对朝臣提意见,这是很了不起的,正国家之元气所在也。千万不可治他的罪,否则会伤天下士子之心啊!臣等在朝中也没有脸面再待下去了。

弘治皇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将小汪释放。

明武宗任用宦官刘瑾,自己放纵游乐,李东阳等拼死力谏,极陈“嬉戏废政”之弊,武宗不听,刘健、谢迁跟皇帝争执,将桌子都掀翻了。明武宗还是不听,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请求退休回家。他们说:“上下相疑,内外不协,霍乱之机,皆自此始。”我们不干了,干不了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