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乐旅 2(6)

文化乐旅——跟着古人游中国 作者:李贤娜


出生于宋地的庄子性格上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宋国特点,也有一点逃避现实。他在学生时代遍阅在他看来充满了虚伪说教的诗书礼乐经典,可他还没有成年,还不能去主宰自己的命运,所以不得不在当时主流社会的安排下,和所有正常的少年一样去上学求知。不过,在他的同学惠施认真学习的时候,他更爱跑到田野上拈花惹草,或跑到湖边逗鱼玩鸟,或跑到附近郊游。相传,庄子小时候聪明好学,也爱到处走,曾与同学们结伴去楚国、越国旅游,探访古风。

长大之后庄子找了一份工作,在老家蒙邑当漆园小吏,职位低微,但是干的活不少,工资也不高,生活很穷困。如果他要升职加工资,就免不了要参与竞争,但这会使他不开心。他认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争过一个争不过另一个,所以他淡泊名利、退而不争,也避免和同事之间有利益冲突。即使过得贫困潦倒,他也没有整天唉声叹气。工作之余他不像孔子一样不断充电学习,他觉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明明知道这样很累,却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惫不堪!庄子认为什么都不做最好了,“人皆知有用之

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特立独行的庄子在工作和学习上都没有太大的负担。

因为庄子“不求上进”,所以他可以活得很自我,也不怕别人非议和不理解他,“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他说对于只在春夏两季活着的虫子不必讲冬天的事,意思是对于讲不通的人就不要讲了。他的精神世界很丰满,但他也不认为就需要到处向人炫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对于只生活在井底的蛙,他认为不必对它讲大海的广阔。因为庄子讲话很有意思,又充满哲理,他的名气很快就传播开来。

楚威王听说有这样一个“奇人”,便派人带了重金过来请他。楚威王的两个使者找到庄子对他说,“要是你肯出山,楚王要让你当宰相”。庄子正在濮河边钓鱼,他拿着渔竿也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使者回答说:“当然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拒绝了千载难逢的出仕机会,此后的岁月,他鄙弃权势名利,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尽管他的内心也正直有锋芒,但他看得很清楚,当今世道污浊不容逆流直上,当今礼教不过是为束缚人的,所以他要做最好的自己,率性、自由。

二、庄子的旅行背景:战国时代游士成风

为什么庄子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在战国仍然很受欢迎?要知道战国时代什么东西最贵?答案就是人才。庄子所处的是战国时期,“战国”顾名思义就是战争不断的时代。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争战,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时期,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都因一场场战争而发生剧变。各诸侯国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列国中争雄,纷纷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迫切需求有智能、有知识之士,诱以利禄,招贤纳士。孔子之孙子思说:“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此时人们有许多的重大问题需要有人回答,而能解决问题的人都会被尊为上宾,知识界精英因此极受欢迎,像庄子这样博学的人才,那是相当炙手可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