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问道武当(一)

深度行走 作者:陈传意


老子是华夏文化母创者之一,《 道德经 》是站在人类思维之巅的精神淬砺,浑厚纯正,深沉恬淡,吐故纳新,涵盖宇宙、天地、社会与人生。老子说道如同天地的母亲、世界的本源,空虚无形却独立存在,运转不息又永恒不变。只有道法自然,万物才能和谐完美。这是一位用心灵说话的“另类”圣哲。我在武夷谒访朱熹故里时,就急于北上武当,考究头顶世界文化遗产光环的道教圣地。可连日来,道家思想却一直激荡脑际,一缕缕清虚充盈心境。

—— “道”是生命力,浑沌而成,能激活一切,为“天地之母”,“万物之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一生天地阴阳二气,阴阳交合生和谐之气,阴、阳、和三气乃成万象。“道”激活整体“一”,整体激活部分“二”,部分激活各个部分的统一体“三”,各个部分的统一体激活“万物”。“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形成一个有序列的整体。秋天是春天的延续,亦是春天的成长。认识到这个整体,人类对天地的认识就清晰了;大地万象,如群山原野、湖泊池沼、禽兽虫鸟、异域群族形成一个有序列的相互依赖、良性循环的整体,万物各得其位、各得其养、共存共荣,就生机萋萋,丰沛盎盎。一个人无论多能干,一个物品无论多上乘,都不能单独作用,必须纳入一个整体性的体系中。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柔静,温和,无所不在,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不去争夺,甘于卑下。人之品性好居上位,而水则处下不争,居污不辱,反能成就浩瀚与博大。人应像水,轻轻地、柔柔地自高而下流淌,不管是否滋养了什么,灌溉了什么,或蒸发于原野,最终都无迹可寻,“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因此指出:圣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夫唯不争,故无尤”;“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正言若反,委婉曲折,辩证睿智。庄子夫人亡没,他“鼓盆而歌”,说她真的“回家了”。他告诉弟子,自己死后要抛至田野,天作棺盖,地为棺座,多美。人活一世,不应张扬,君子当深藏不露,拥有的越多越要收敛,深藏若虚,盛貌若拙。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给别人带去了痛苦,甚至是灾难。一个女人长得太美了,让别人显得平庸,往往也犯众怒。因此,做人应光而不耀,处处示弱。“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勇于敢,则杀。”水是柔弱的,但非弱者,可以摧毁一切。地上的小草难以踩死,因为柔弱;如坚硬,就被踩断。示弱,往往是伟大的智慧,有无穷的力量。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与人为善的人我善待,不与人为善的人我也善待,因为善待他人就是我的品质。善待天下人,善者使之更善,不善者使之感化而迁心向善,达到“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之境。“以德报怨”,是对待怨愤的最佳方法,为善去恶,而非放纵邪恶。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得出的,并非永恒的道;名,可以说得出的,也非永恒的名。( 或说,道可阐述,但要全面彻底掌握道的真谛,还需长期不断的探索;道本无名,是人为勉强命名,仅就道某一特征为据,不足以概括道的内涵、外延、情态和性状。 )不管是宇宙大道、天地大道、社会大道或人生大道,一旦我们自以为讲明白了,弄懂了,其实就偏离了。一切顺应自然,迁就于世,才是天下大道。这个世界不是我的,就得放弃。如你不爱我,就放手;不爱也是爱的一种方式。当你表达爱心时,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不接受,就变成了爱的专制、爱的屠杀。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种“冷爱”,实是一种宽容、自由与博大。如庄子所说“常宽容于物,而勿削于人”。不能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果如此,自己也就穷途末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