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编辑(6)

世间的名字 作者:唐诺


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书写者,也一定会有失败的作品(有些我们看不到,只是因为他写完不拿出来),深入困难之地,深入到没人走过之地,怎么可能会不迷途会不失败?

正因为这样,书籍这么个寒伧的行业,会在其末端呈现着如此繁花盛开的惊人摸样,我想不出来有其他任何一个领域,能如此深如此广同时如此多样如此精密——人类的思维,包括每一种想法,每一个念头,每一次梦境,管它多细琐、多奇怪、多私密、多不合时宜,乃至于多幽黯恐怖邪恶,你在世界其他任一个领域任一个角落就算不危险,也无不撞得鼻青眼肿,便只有在书籍这个世界中,每一种你都有机会找到实践的可能,有机会碰到某一个还肯一试,并负责编好它、送它到读者面前的傻编辑;也就是说,除了你自己容量有限又时时遭受遗忘威胁的记忆力之外,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一处可容身可收存可展示的地方,并郑重相待,那必定是书籍了。

世事维艰,你对这可厌的世界知道得愈多,你愈会认为这是奇迹没错。当然,此一奇迹的成立,还有一块绝不可或缺的拼图,那就是另一侧的需求面,掏钱买书的读者大爷。在台湾这么一方小岛上,很长一段时间,就跟信守着承诺一般,只要书还算认真,就算深奥一些专业一些,读者这一边总会期期艾艾的推出个两千人左右出来负责买书,有时聚集得很快、有时淹漫过季节岁月需要个两年三年,但你总可以耐心等到他们,这是“两千册的奇迹”最好的部分,令人振奋,拉住你不向虚无处坠落。

究竟是怎么构成的两千人呢?作为一个编辑心生感激之余也不免会时时好奇,我模糊的想法是(出版界没什么能力详加调查追踪),如果我们想像这是个同心圆模样的构成,最核心处是一簇准确的、一定会买的读者;再光晕般围一圈跨界试探、一样有足够阅读能力、你相信他仍会读完全书的读者(比方学经济学历史的人也会要读本好小说);然后是一大圈“假装”的读者,他们也许还没足够能力和必要知识准备念完这本书,但偶尔心生善念想让自己变好一点、变聪明一点,每隔一段时日会花钱并逼自己振作一下。更多时候,这是一群仍愿意相信有所谓“好书”的读者,并相信正在读一本好书是光荣的一件事,尤其一不小心被身旁认识不认识的人看到时。这样的读者其来久矣,事实上我们年轻时还做得更夸张更恶心,流行存在主义当时你会随身带本祈克果或尼采的书并很自然的让封面一角亮在胸前,注意到每个迎面走来的人微微一睁的眼睛;最后,最外围那一圈则是一群错误的读者,买错了,供给和需求之间发生了误会,这部分的书只被购买但不真的被阅读,它的意义是纯粹经济性的。

很抱歉,就跟任何政党都无需争取核心铁票一样,出版界里,负责营销的人员贪婪的注视着最外围的错误读者,代表性的话语如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詹宏志说的:“在他们还没搞清楚时把他们全骗进来。”但编辑兴味盎然的比较是第三圈的假装读者,编辑自己很可能仍是这样的人,或至少是这样出身的,保有着这个记忆,所谓的“久假不归”,弄假成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书籍版图的扩大(用“扩张”就太自欺欺人了),乃至于社会智识的缓缓进展,其实正是来自于这群假装读者在时间里的正向变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