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过程中,法军的11面国旗被英军收缴。当阿姆赫斯特上尉,也就是阿姆赫斯特将军的弟弟,带着象征胜利的法国国旗回国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同时受到国民热情拥戴的,还有举荐阿姆赫斯特的波斯科恩议员,以及那个在战场上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硬汉——年轻的伍尔夫。
艾伯克将军率领着7000名正规军,以及9000多名来自新英格兰、纽约和新泽西等地的地方军,奉命攻打香普兰湖王冠角。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帕特南少校,曾经率领着英军在这片土地上打得法军上校狄高迪落荒而逃。故地重游后,帕特南少校的侦察部队为艾伯克带回了关于敌军的详细情报。英军已是蓄势待发,只等将军一声令下便开始进攻。
a 理查德·蒙哥马利(1736年12月2日—1775年12月31日),爱尔兰裔美国军人,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少将。
华盛顿远没有想到,自己参加的第三场战役的节奏会如此迟缓。由于初到异国,人生地不熟的指挥官福布斯将军被迫留在费城,整日忙于相关事务。作为先遣部队的指挥,布凯上校将一支正规军集结于雷斯顿,以此为中心号召各支部队陆续靠拢。同一时间,华盛顿将手下共计900人的民兵团集结在了曼彻斯特。在看到胜利的曙光后,他又召集了700名印第安武士来到此地。
在战争打响前的紧要关头,华盛顿被行政委员会主席赋予了一项重要权力。那就是,允许华盛顿在必要的时刻征用当地居民的物资。一来是因为觉得自己很难掌控这么大的权力,二来是因为内心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华盛顿在日后并没有过多地行使这项特权。
返回曼彻斯特之前,华盛顿得知了重要情报。约翰·圣克莱尔爵士以及布凯上校在与华盛顿的会晤里,将前线的详细战况向他一五一十地说了。正是前线战况的紧急,让华盛顿果断下达了命令:前进!
曼彻斯特城内的情况,实在有些不容乐观。不仅士兵们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焦躁,当地居民的抱怨声也因为军队的打扰而越来越大。另外,那些印第安人也不出意料地都当了逃兵。终于,在7月2日那天,焦虑不已的华盛顿接到了率部队开往坎伯兰堡的命令。
为了避暑,华盛顿给缺少军服的士兵们想了个好办法,那就是穿上印第安人的猎装。没想到,这种衣服很快就在当地流行开来。这种猎装,便是后来的美国步兵装的前身。
7月21日,捷报传来。在得知路易斯堡已经被阿姆赫斯特将军与博斯科恩将军攻占后,士兵们欢呼雀跃。胜利的消息不仅鼓舞了士兵们对战争的信心,也坚定了华盛顿的信念。在他看来,至少是为了心爱的姑娘,自己也要建立一番功勋。所以,当得知总司令可能派出一支先遣部队的消息后,急于出人头地的华盛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多次提出渴望奔赴前线。
对于那条布雷多克将军开辟的道路,华盛顿熟悉极了。没想到的是,部队决定不走这条路。深感意外的华盛顿就此与指挥官进行了多次争论,但收效甚微。布雷多克当日的战败,为军官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他们宁愿放弃现有的道路,也不愿再去冒险。对此,弗吉尼亚议会也深表遗憾。
于是,部队决定开辟新的道路。一直到9月1日,这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还没有完结,而士兵们早已萎靡不振。不得不说,修路工作让部队错过了良机。根据侦察兵带来的消息,在8月13日之前,杜凯纳堡的兵力甚至不足800人。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华盛顿的计划,部队早已经攻破杜凯纳堡的大门。9月份的时候,福布斯将军传令给华盛顿,命他前来会合。
一直到9月中旬,部队只向前推进了45英里。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修路工作仍在继续着。在一个叫“忠实的汉南”的地方,布凯上校命修路部队修建了一个军事地点及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