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在同里 (1)

走吧,趁我们还活着 作者:龚映吾


同里桥

楼阁错落雾霭稀,红灯岸边醉笛声。

几座飞桥日边斜,一弯秋水篷舟冷。

逢人欲说他年事,笑迎难为过往情。

石径久远为谁铺,须懂喜庆踏足音。

我一直在飘泊,尘世间飘泊。从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不知道意义和价值何在,但生活在旅途中的诸多感悟,与新鲜事物带来的刺激,让我欲罢不能。我生活在旅途中。

虽然,在旁人看来,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也许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可怜可悲的。但是,我同样以惋惜的目光看待他们,因为我知道,我的生命鲜明地活着。探寻生命的价值,思索生命的意义,对于短暂而脆弱的人生而言,还有什么比此更为重要的呢?!

这一次,在一位老师那儿住了几天,问了一些问题之后,便准备离去。老师说话了。

“先去一趟同里吧!从苏州去,不远,挺方便的。”

“为什么要去同里呢?”我很警觉,因为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应该认真揣度的。

“去吧,或许那儿是你的家。“老师和蔼可亲地说。

“我的家?”我无法掩饰自己的惊讶。

“当你找到家的时候,我会来和你一起。”老师淡淡地说。

这个消息太意外了,他说这话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我想询问个明白,当我望向老师的时候,见他的表情,我知道他不愿就此作更多的诠释。

我明白这将会是一个重大的难题,很难解开的难题。于是,还问了一句,“有没有什么途径能找到……家呢?”

“靠你自己。”

回答完这话,老师便不再和我纠缠这个问题,留下我,独自回味刚才话中的意思。

光想是不会有答案的,第二天,我出发去了同里。

同里,旧称“富士”,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有文人将旧名“富士”两字相叠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同里因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从位置而言,同里距离苏州城有18公里的距离,所有建筑依水而立,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在烟波浩渺的水面,坦荡着古老的情怀,欢迎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

如今,我投入了它的怀抱,一个寻找家园故土的浪子。

抵达同里古镇的时候,秋天清晨的雾霭尚未散尽,轻柔地笼罩着古朴的小镇。空气中还有一丝凉意,随了细风吹送过来,让人清醒,让人淡淡地依恋,只觉得心旷神怡,宁静而悠远。

这里会是家吗?带着老师赐予的疑问,我在内心深处不停地问自己。

街上行人还不多,没有高声喧嚷,整个古朴的小镇,仿佛还沉浸于睡梦之中。这也难怪,头枕着窗外蜿蜒流淌的小河,伴随着“吱呀”作响的橹声,在如此宁静清幽的环境中,给予人的不仅是身体的休息,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这样清新的梦,在人的一生中不会太多。

河岸两侧的建筑,为明清时所建造,几乎完整地保留了原有的风格,在一片清辉中,勾勒出高墙飞檐的轮廓,其黑与白夹杂的写意,庄重而肃穆,像传统水墨画卷一样铺陈开来。间或几串挂在檐角的红灯笼映入眼帘,估计时日不长,明艳依旧,像水墨画中鲜红的落印,又像是归家的幸福指示,充满喜庆的气氛,给予一片难忘的温情。这儿的风景,顿时不太冷了。

小桥,是同里不可缺的风景,走不了几步远,便见到彩虹状的小桥横卧于两岸间。人在桥上行,船在桥下摇,或驻或行,总是发自心底的无限依恋。它不仅承载着交通的往来,更是跨越了时空,成为连接遥远记忆的纽带,让人总也止不住地遥想千百年前此方水土的盛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