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少年陈涛(一)

逆流而上:羽泉15年再生 作者:李响


偷着抽烟、逃学看爱情电影、早早谈恋爱,那不是学坏,那是一种对成年身份的憧憬,是一种对于长大的迫不及待,陈涛也不例外,他有喜欢的女孩儿了。

大杂院里的乖孩子

1975年11月18日,一个叫陈涛的男孩,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杂院里。那是他的外婆家,只有十几平方米的一间平房。这间拥挤的平房里面住的都是女人,外婆、母亲、二姨、小姨还有姐姐,当海军的父亲常年没法在家,刚出生的陈涛,是这个家里为数不多的男丁。屋里本来就只有一张双人床,现在又多了一口人,要想个法子,多腾点睡人的地儿了。

外婆吆喝起住在隔壁的几个舅舅,这个时候所幸大家庭里还有男劳力。外婆指挥着,在双人床边垒上几排砖,砖与砖之间,不能用水泥填,水泥和沙子太贵,味儿又很大几天散不出去,得用米浆和着特二粉,弄成跟糨糊似的,才能把砖垒瓷实了。上面搭上一块木板,要和双人床的床板对平,再铺上个厚褥子,这样床就又宽出一米多,几个女人横着睡,才都能睡下。

刚出生的涛儿,不能挤在这床上,孩子落地前外婆早早地给预备好小床,那是小舅出生的时候,外公托木匠给打的,小舅大了后小姨睡,小姨大了后留给姐姐用,现在传给涛儿用了。说是早早预备好的,其实就是从床底下拿出来,拿湿布里里外外、边边角角、仔仔细细地擦了个遍,放几床新做的小花被,拾掇得软软乎乎,孩子小,得单独睡那儿,夜里换尿布、喂奶也方便。

北京的大杂院不似老电视剧中胡同里的四合院,那是过去的大户人家,现在有,也是几家人挤在里面了。大杂院是平房挨平房,陈涛他家住的大杂院,三四十户挨在一块儿,除了外婆住在那间平房里,二舅、三舅、小舅都成家了,也住在那个大杂院里,只是在隔壁的隔壁或几家之外的平房里。

就像电视剧《七十二家房客》里演的那样,一到上下班和吃晚饭的时候,大杂院里热闹极了,谁家晚饭做了什么,不用跟邻居说,一揭锅盖,香味跑到邻居家比人跑得快。平房连着平房,孩子们在大杂院里奔跑,可以各个方向随意穿插,房与房之间的小道都是通连的。每个人也都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甚至女人们的生理期都昭然若揭,因为在没有市场经济的年月,女性护理装备并不是一次性的,洗完了是要跟其他衣物挂在一起晾的。追打嬉闹的孩子们闷头奔跑,也不会像大人那样,顾忌一头撞上的是被单还是什么。

住在大杂院里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很多其他同龄孩子不会的技能,夏天拆装蚊帐、倒痰盂,冬天拉煤、生炉子;夏天坐院子里切西红柿、拿消过毒的玻璃瓶子做西红柿酱,冬天在屋前的空地挖菜坑、把大白菜搁里头盖好。陈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生、学步,直至奔跑的,一直跑到13岁上初中前。

陈涛在大杂院里是一个好孩子,虽然不是出身家教严苛的书香门第,却也是踏踏实实的本分人家。他小时候没怎么挨过打,可见是个规矩懂事的听话孩子。父亲在部队,母亲作为军属要更多地照顾父亲,所以陈涛是外婆带大的,可老人家从不溺着惯着孩子。也许是大家庭孩子多了,总之,外婆疼归疼、管归管。

在那个院里,像陈涛一样大的孩子有五六个。这个年龄的孩子,差三岁都是一个小集体,小的怕被大的欺负、大的不愿意带几个拖油瓶。真正玩起来的,就是那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小伙伴们管陈涛叫“涛贝儿”,这是老北京的发音习惯,陈涛叫着太正式、生分,“涛”后面加个“贝儿”,透着俏皮、亲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