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清局势,小伎俩也能展权威(1)

胜利者的阳谋 作者:李娟


张仪,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作为中国纵横家鼻祖的张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以“连横”之术闻名历史。

纵横捭阖改变天下大局

提到张仪,不得不提纵横家的由来。纵横家即是从事合纵和连横活动的人,如《韩非子》所言的“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即联合弱小的国家抵御强国的进攻则为合纵,而依附某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小的国家则为连横。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相互间明争暗斗,在政治和外交上,时而采取合纵策略,时而采取连横策略,纵横家也就在此基础之上应运而生。而到战国晚期,齐国一蹶不振,赵国经过长平之战被严重削弱,秦国取得了绝对优势,合纵连横政策也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东方某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秦惠王在位时,张仪凭借着出众的才智被任命为客卿,帮助筹划谋略攻伐之事。第二年又成为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与军政要务以及外交活动,从此张仪开始了他精彩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生涯。

比如,为了使魏国背离合纵之约,与秦国结好,他与秦王商定,让自己先去魏国任相,以游说魏王。他向魏王指出,亲兄弟尚且明算账,也会为争夺财产拼个鱼死网破,更何况六国各怀心思,根本不可能维持长久同盟。鉴于魏国处于各国包围之中,而且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唯有依靠秦国,才能保证安全。但是魏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张仪暗中告知秦王发兵攻魏。在张仪这种软硬兼施、“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下,魏王终于被劝服,背弃了合纵之约,转而与秦国结盟。

另一个著名的事迹便是“诳楚”。为了避免齐楚结盟,张仪对楚怀王抛出诱饵,说如果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愿意割让六百里的土地给楚国。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断绝关系,并派人去秦国接受割地,张仪却对楚使说,与楚怀王约定的是六里,并非六百里。楚怀王知道上了当,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结果秦国大胜,消灭了楚国对其的威胁。《史记?张仪列传》中说:“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无疑张仪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张仪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采取连横的外交政策,务实地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和出奇制胜的谋略,纵横捭阖,在诸侯间游说,树立了诸多功绩,成为了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复杂多变的险恶环境中,使得秦国国威大张,并对其他诸侯国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称赞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见张仪为秦国的霸业和将来的统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