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文学史》 唐诗 盛唐时期(1)

中国文学史 作者:钱穆 讲述


李、杜齐名,但以杜甫为高

李白信道,是喜欢讲神仙、武侠的江湖术士,唐代可用诗应考科举,但李白并未并未考过,他对中国传统士大夫那一套已彻底解放了。

杜甫崇儒,是严正的读书人,他在三十五岁至四十四岁这个时期,吃过残羹冷炙,生活极为困苦,但心胸却扩阔了。杜甫的全部人格精神与时代打成一片,与历史发生了大关系。

凡每一个时代,其同时代最伟大的人,必有齐名者,如诗人称“李杜”,文称“韩柳”,书法家则有“颜柳”,画家则并称“吴李”(吴道子与李龙眠)。当时代的气运转动时,必同时可出很多人才也。

现在讲到盛唐,主要指玄宗开元天宝时期,此时期最著名诗人厥为李白、杜甫,并称“李杜”,尚有王维。王维、李白同于西元701年生,杜甫则712年生,李白与杜甫齐名。

李白是最难评论的一位诗人。他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名声远在杜甫之上,是一位社会文学家。但我们至今仍未能肯定他的真姓与籍贯。他住过蜀,说他是蜀人,或说他是鲁人,甚至今日还有人说他是外国人。李白的家世也不清楚。还有,唐代可用诗应考科举,但李白并未考过。李白是流浪的,到东到西,是一位流浪的人士。朋友中有很多道士,他与王维同和尚来往不同。当他出长安时,有人形容他“仙乐满囊,道书盈箧”,可见并非是中国正式的士大夫。

王维是居士,杜甫是严正的读书人,李白则是喜欢讲神仙、武侠的江湖术士,照理是属于下层社会的。一种是王维讲佛教,一种是杜甫讲尧、舜、孔、孟,李白却又是另一种。他的《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青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间,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可见他对中国传统士大夫一套已彻底解放了。

李白有一位姓汪的朋友,有一次他为李白送行,李白亦作诗,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也因有这首诗而名流千古。

我们想象中,以为李白狂歌醉酒,以为他十足是一位“楚狂人”了,但也未必,他讲起文学来却是严肃、固执而守规矩的。

他的《古风》第一首,后人推崇他写得极好。其诗云:

大雅久不作,吾衷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此诗主张文学复古,是文学革命,重视大雅正声。可见李白也自有其一套。他对中国文学史是有见解与批评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